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长寿乐园

长寿乐园

三里河畔艾草香

erjian2022-06-19 20:59:19长寿乐园96来源:巴马长寿网

  三里河畔艾草香

  关键词:艾草 端午文化

  端午节的傍晚,萤虫低吟、百草溢香,一家三口徐行至三里河畔。一股扑鼻的气味在润湿的空气中弥漫,我随手采了一束艾草,放在耳隙里,那清香就更浓郁了,沉醉其中。如果说中秋是瓜果蛮香的盛宴,春节是团圆喜庆的胜景,端午就是期期艾艾的思念。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美好;姓氏(百度百科中包含三个词条)。

  (一)针与灸

  艾,中医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艾的功用是理气血、逐寒湿、苦燥辛散、调经安胎主要为妇科用药,百度百科中收录了27条病例之多。

  中医中的“上工”之学——针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分。“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熏烫穴道。艾草里这种芳香物质,在加热之后可以达到活血通络、驱毒祛湿的奇效。《黄帝内经》:“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其他部位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应用这一方法。大约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已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用砭石的刺痛或用艾草的熏烫都曾给古代的先人莫大的安慰,无论是肌体还是心灵,因此端午插艾的意义是深远绵长的。

  (二)美好

  草字头揭示其植物类属性,乂字是“又”字变形。“又”本义为“右手”,引申为“动手”。动手做事,以手操弄,引申为治理,再引申为安定、贤才。因其保国艾民、天下艾安的意向,迁安真的应该是遍布艾草的地方。那是历代君王和天下黎民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大爱之意。

  今天的“爱”字,你首先看到的手,下面依然还有一个“又”,那就应该是爱和爱的叠加,也可以理解为:爱和艾的交融。我想艾和爱应该围绕一个源头的两支爱之河。

  《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古人用葛草纤维织成的布,从远古文明到农耕时代都是如此,绵延千年。上古有葛天氏部落。辛弃疾《水调歌头》中,“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岁,老子旧家风。”今天,葛根食品在日本被誉为“皇室特供食品”。可见,葛亦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

  《说文》萧,艾蒿也。

  三种相似之艸,貌似茫茫丛生的俗物,恰恰相反,它们却传递了三段绵长的爱情故事,传唱千年。也许在古代,言相思之苦,未必想到的是鲜艳的玫瑰,也许正是这淡淡绿衣加身,香气馥雅的葛、萧、艾才是连缀男女忠贞爱情的信物。期期艾艾的端午是华夏儿女独有的文化现象。他的这头是思念,思念的那头是艾草和粽子的飘香,香飘九州,充溢华夏!

  (三)姓氏

  1、出自于夏后氏,禹王之后,以祖字为氏。夏少康中兴时,有大臣汝艾(一作女艾),其后人以祖字为姓,遂成艾姓。(据《通志?氏族略》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艾氏后人尊汝艾为艾姓的得姓始祖。

  2、出自春秋艾孔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艾孔。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艾孔之后”。)

  3、出自复姓改为艾氏。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艾斤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后改为单姓艾氏,称艾姓。

  4、出自回族中有艾姓,主要来自经名首音。如清代,归附回回艾布巴克,其后裔遂以艾为姓。

  5、出自满族改汉姓而来的艾姓。改为艾姓的满族老姓包括:爱新觉罗氏、爱义氏、瑷珲氏等。

  在汉字之中,“艾”字以其独立性、丰富性可以彰显它的绵长的历史和深远的意义。

  (四)融合

  艾草熏烫——医学保健

  端午插艾——宗教避邪

  汝艾传姓——姓氏溯源

  小时候,冀东平原的老人们常常说自己儿孙高举中科说成是——祖坟上有那把“蒿子”(古艾蒿同义)。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这里的百姓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如汝艾一样,能够入仕为官,帮助帝王们实现如夏朝少康中兴一样的盛世王朝。苏秉琦先生曾说:华夏文明中的龙文化应该起源于燕山南北。(原文:燕山叫燕人之山,龙的发源之山,黄帝的根就在燕山。)也许“祖坟上有没有那把蒿子”,就是一个古老的夏朝的民谚。

  艾蒿别称蒿蒿草,老年人用晒干的浅灰色的细枝拧成草绳,用来做抽旱烟的“火廉子”。夏夜时节,蚊蝇嚣张的湿潮间,点燃剩余的火廉子,挂在门楣上,一点淡青烟雾里的焚香,既驱蚊又避邪。身上的小疙瘩,奶奶用晒干的艾蒿熬的水,擦到病患处,病痛的地方就如神手拂过,一觉醒来,痒痛全无。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端午与夏至毗邻,这一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双五重叠就有“极阳”之意。因此认为五月是个毒月、恶月,五日是恶日。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端午的很多节俗都是围绕祛邪避邪展开的,如喝雄黄酒、插艾草、挂菖蒲(菖蒲叶子像剑,取祛邪之意),还有给孩子系五色丝绳,戴祛五毒的肚兜,缝装有香料的荷包等,以达到祛邪、祛虫的目的。据考证,龙舟竞渡最早也与祛邪有关,人们通过某种仪式把邪气放在龙舟上,开展竞渡,看谁送得快、送得远。

  端午插艾、粽叶包糯、龙舟竞技既是为了纪念屈原最隆重的国家祭祀,也是一个全民族的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型祭典。楚怀王等一批古代的文化产业策划大师,让粽叶裹怀着爱国的糯米,传唱着一首千年的国颂雅乐。让艾蒿呈上社稷、宗庙的殿堂,悠悠中散发清雅虔诚的香气。

  三里河畔缓步沉思,想到了当今我们国家的对于“文化产业”的使命召唤,对于绿色GDP的殷切期待。胡锦涛 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张庆黎省长做出了“文化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谋划,迁安市委胡国辉书记提出了打造一个集“自然之美、文明之风、历史之韵、文化之魂、现代之气”于一体的“魅力钢城、绿色迁安”的转型规划。绿色总是孕育于水的智慧、山的坚韧、泥土的奉献之中,72万迁安儿女愿做奉献的泥土,让我们融合滦河的智慧、燕山的坚韧,铺就成一条充满希望的绿色的文化产业之路吧!

  三里河人居工程先后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奖”、“世界景观奖”两项大奖,这里既有钢铁、造纸、剪纸的艺术雕塑,这里亦有熟稔的艾香,自然与现代、时尚与人文相互融合,养育着迁安的儿女。还是喜欢苏轼《浣溪沙》中那个千年的约定,情愫绵长。那是迁安儿女对文化产业的绵绵眷恋: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艾叶的清香,糯米的甜润,让我们伴着这馨香,把屈原给苏轼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传承我们五千年的文化智库——和谐、安康!谨以苏轼《六幺令?天中节》遥祭端午: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壬辰年乙卯日夜于家中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9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