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综合咨询

综合咨询

介绍几个不是知名文人的古代有卓越才能之女性

erjian2022-06-06 17:02:47综合咨询88来源:巴马长寿网

  一般人说古代才女,无非指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几个知名女文人,其实,各行各业有才能的女性还很多.略举如下: 

  [1]纺织专家: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

  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

  介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2]名医:淳于衍、鲍姑、张小娘子等.

  淳于衍是汉代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于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至於她害死皇后许平君之事,是否属实,疑点甚多.

  鲍姑是葛洪之妻,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

  宋代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得游方老郎中外科秘传,经过不断实践,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

  [3]岭南政治家: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南北朝岭南地区俚人领袖,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为壮族人。冼氏世代均为南越族首领。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及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佐冯宝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增进民族和解,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

  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 

  后隋文帝出兵南下灭陈,岭南未附。杨广命陈后主致书夫人,使其归隋。夫人始知陈亡,乃派人迎隋师入广州,广西各地亦闻风归附。从此岭南地区全部归隋朝。及后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夫人卒于仁寿二年(602年),时年九十一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夫人是一个有功于国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历史大转折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4]气功养生专家:

  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刘文任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

  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

  魏夫人定本的《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七言诗的形式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重视大脑的作用,确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黄庭内景经》首次提到中国气功学所说的“三丹田”学说,对人体科学养生学有很大的贡献。炼功时,注重脑(上丹田)、心(中丹田)、脐(下丹田)之气下行,沉于下丹田,是运气存气的始点和归宿。存养丹田,保气炼精,这正是读《内景经》的人练功强身却病,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魏夫人于东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写了《黄庭外景经》三卷之后而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本马丹阳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后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传世有'女丹功'载[道家气功精华],因篇幅長,故不录。

  [5]书法家:卫夫人。

  她是王羲之的老师,有书法论文[筆阵图]传世.《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

  《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卫夫人提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她与蔡邕、钟繇一样,提倡“取万类之象”,如文中所谈的七种笔画,好有所象。《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她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 

  [6]长篇弹词小说作家:陈端生:作[再生缘]。

  陈端生(1751—约1796)清代弹词女作家。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此书全用七言诗句写成,为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所盛赞.

  [7]企业家:巴寡妇清,曾获秦始皇筑怀清台表彰。事跡载于[史记]和地方志。

  寡妇清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据史籍记载,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

  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资助,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

  她死后,就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资表彰。:寡妇清实为巴国、巴郡时期今重庆地区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8]名厨师:宋五嫂.

  据载,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9]舞蹈家:汉代赵飞燕,能为掌上之舞.宋朝菊夫人则著舞谱领先世界.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跳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体态极其轻盈,举步翩然若飞.相传能作掌上舞.成帝把许皇后废了,立她为后.还担心大风把她吹跑,特地为她筑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一次,在涉外宴会上,成帝命宫人用手托水晶盘,让飞燕在盘上歌舞,娴熟精彩的表演,令人惊叹.她还擅长独特的''踽步''.走起来像手执花枝,轻微颤动.近似戱曲歌舞中的花梆步.有如一个飘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灵在游荡.成帝死后,因其妹赵合德坐罪被杀,赵飞燕则受牵连被贬为庶人.

  宋高宗菊夫人.她擅歌舞,精音律,在宫廷乐府仙韶院里技艺最高,号称''菊都头''.一度未得宠,郁郁寡欢告退囬家.后召囬重用.高宗做了太上皇,居住在德寿宫,为系统训练舞伎,特编写了[德寿宫舞谱],以菊夫人为台柱,揣摩设计各种舞姿.谱中共记录了9类63种舞蹈的姿态和队形,皇上特别中意的[梁州],[六幺]舞更是尽善尽美.该谱领先于世界其它各国舞谱.菊夫人后善终.  

  [10]书画家:管道升.

  她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11]剑术家:公孫大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附杜甫原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一、介绍几个不是文人的古代有卓越才能之女性

  一般人说古代才女,无非指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几个知名女文人,其实,各行各业有才能的女性还很多.略举如下: 

  [1]纺织专家: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

  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

  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

  介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2]名医:淳于衍、鲍姑、张小娘子等.

  淳于衍是汉代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于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至於她害死皇后许平君之事,是否属实,疑点甚多.

  鲍姑是葛洪之妻,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

  宋代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得游方老郎中外科秘传,经过不断实践,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

  [3]岭南政治家:冼夫人.

  冼夫人(512─602),南北朝岭南地区俚人领袖,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为壮族人。冼氏世代均为南越族首领。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及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佐冯宝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增进民族和解,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

  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

  后隋文帝出兵南下灭陈,岭南未附。杨广命陈后主致书夫人,使其归隋。夫人始知陈亡,乃派人迎隋师入广州,广西各地亦闻风归附。从此岭南地区全部归隋朝。及后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夫人卒于仁寿二年(602年),时年九十一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夫人是一个有功于国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历史大转折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4]气功养生专家:

  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刘文任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

  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

  魏夫人定本的《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七言诗的形式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重视大脑的作用,确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黄庭内景经》首次提到中国气功学所说的“三丹田”学说,对人体科学养生学有很大的贡献。炼功时,注重脑(上丹田)、心(中丹田)、脐(下丹田)之气下行,沉于下丹田,是运气存气的始点和归宿。存养丹田,保气炼精,这正是读《内景经》的人练功强身却病,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魏夫人于东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写了《黄庭外景经》三卷之后而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本马丹阳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后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传世有'女丹功'载[道家气功精华],因篇幅長,故不录。

  [5]书法家:卫夫人。

  她是王羲之的老师,有书法论文[筆阵图]传世.《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

  《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卫夫人提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她与蔡邕、钟繇一样,提倡“取万类之象”,如文中所谈的七种笔画,好有所象。《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她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 

  [6]长篇弹词小说作家:陈端生:作'再生缘'。

  陈端生(1751—约1796)清代弹词女作家。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此书全用七言诗句写成,为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所盛赞.

  [7]企业家:巴寡妇清,曾获秦始皇筑怀清台表彰。事跡载于[史记]和地方志。

  寡妇清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据史籍记载,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

  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资助,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

  她死后,就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资表彰。:寡妇清实为巴国、巴郡时期今重庆地区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8]名厨师:宋五嫂.

  据载,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9]舞蹈家:汉代赵飞燕,能为掌上之舞.宋朝菊夫人则著舞谱领先世界.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跳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体态极其轻盈,举步翩然若飞.相传能作掌上舞.成帝把许皇后废了,立她为后.还担心大风把她吹跑,特地为她筑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一次,在涉外宴会上,成帝命宫人用手托水晶盘,让飞燕在盘上歌舞,娴熟精彩的表演,令人惊叹.她还擅长独特的''踽步''.走起来像手执花枝,轻微颤动.近似戱曲歌舞中的花梆步.有如一个飘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灵在游荡.成帝死后,因其妹赵合德坐罪被杀,赵飞燕则受牵连被贬为庶人.

  宋高宗菊夫人.她擅歌舞,精音律,在宫廷乐府仙韶院里技艺最高,号称''菊都头''.一度未得宠,郁郁寡欢告退囬家.后召囬重用.高宗做了太上皇,居住在德寿宫,为系统训练舞伎,特编写了[德寿宫舞谱],以菊夫人为台柱,揣摩设计各种舞姿.谱中共记录了9类63种舞蹈的姿态和队形,皇上特别中意的[梁州],[六幺]舞更是尽善尽美.该谱领先于世界其它各国舞谱.菊夫人后善终 

  [10]书画家:管道升.

  她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11]剑术家:公孫大娘.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附杜甫原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二、换个标准选几个古代'才女'. (摘自'周溪村翁读书随筆')

  一般人说古代才女,无非指班昭,蔡文姬,李清照等几个知名女文人,其实,各行各业有才能的女性还很多.略举如下: 

  [1]纺织专家:黄道婆。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2]名医:淳于衍、鲍姑、张小娘子、谈庄贤等.

  淳于衍是汉代史上有记载的女侍医,其天资聪慧,在民间行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精于切脉,通晓医药,有人甚至称她是“女中扁鹊”.至於她害死皇后许平君之事,是否属实,疑点甚多.

  鲍姑是葛洪之妻,从小生长于仕宦兼道士家庭,深受道教影响,后从夫在广东罗浮山行医炼丹。鲍氏医术精湛,尤长于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

  宋代张小娘子年轻的时候得游方老郎中外科秘传,经过不断实践,终于成了一位精通外科的女医生。凡是疮疡痈肿的病人前来求医,经她诊治,无一不见奇效。名声大噪,病人应接不暇。她又把外科技术传给丈夫,于是,夫妇俩都成了当地名医。

  谈庄贤事跡不详

  [3]岭南政治家:冼夫人.冼夫人(512─602),南北朝岭南地区俚人领袖,高凉郡(今广东西南部一带)俚人。“俚”为壮族古称之一,故冼夫人为壮族人。冼氏世代均为南越族首领。冼夫人生于梁武帝初,及长,与高凉太守冯宝结婚,佐冯宝平息广东地区汉越冲突,增进民族和解,并招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侯景之乱时,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南越族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后隋文帝出兵南下灭陈,岭南未附。杨广命陈后主致书夫人,使其归隋。夫人始知陈亡,乃派人迎隋师入广州,广西各地亦闻风归附。从此岭南地区全部归隋朝。及后文帝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夫人卒于仁寿二年(602年),时年九十一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曾赞誉冼夫人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巾帼英雄’。夫人是一个有功于国家的人,在南朝至隋朝的历史大转折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4]气功养生专家:

  魏华存(252--334)晋代女道士。字贤安。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境)人。司徒魏舒之女。博览百家,通儒学五经,尤耽好老、庄。常静居行导引、吐纳术,服食药物,意欲独身修仙,遂其所愿。其父母不允,在她二十四岁时强嫁给太保掾南阳刘文。刘文任修武县令,魏华存随至任所,生有二子。后来别居,持斋修道多年,广搜道教神书秘籍,曾为天师道祭酒。得清虚真人王褒等降授“神真之道”,景林真人曾授给她《黄庭经》。魏夫人定本的《黄庭内景经》简称《黄庭经》,是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之一。它是七言诗的形式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多与中医学相通,其独到之处,尤其是重视大脑的作用,确与现代科学不谋而合。

  《黄庭内景经》首次提到中国气功学所说的“三丹田”学说,对人体科学养生学有很大的贡献。炼功时,注重脑(上丹田)、心(中丹田)、脐(下丹田)之气下行,沉于下丹田,是运气存气的始点和归宿。存养丹田,保气炼精,这正是读《内景经》的人练功强身却病,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魏夫人于东晋成帝成和九年(公元334年)撰写了《黄庭外景经》三卷之后而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孙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孙姓,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或称孙仙姑。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本马丹阳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阳住其家,以“分梨”为喻点化孙不二与马丹阳。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孙不二于金莲堂出家。王重阳授之以天符云篆秘诀。后修道于洛阳凤仙姑洞,六、七年丹成。传世有'女丹功'载[道家气功精华],因篇幅長,故不录。

  [5]书法家:卫夫人。她是王羲之的老师,有书法论文[筆阵图]传世.《笔阵图》是论述写字笔划的著作,阐述执笔、用笔的方法,并列举七种基本笔划的写法。《笔阵图》中一个突出的观点,是认为书道的精微奥妙,是难以明言的,所以文章开头便说:“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把书法用笔之妙,列在“三端”之先;笔势遒劲有力如银钩,重于“六艺”奥妙之上。这和钟繇提出“用笔者天也”,通过用笔来体现天道是一个道理,远非凡庸所能明知的。 卫夫人提出“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她与蔡邕、钟繇一样,提倡“取万类之象”,如文中所谈的七种笔画,好有所象。《笔阵图》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观点,就是讲笔力。她说:“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并进一步论定:“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一书法美学观念,与钟繇的一样,强调笔力与筋骨,为后世书论所广泛运用。

  [6]长篇弹词小说作家:陈端生:作'再生缘'。陈端生(1751—约1796)清代弹词女作家。字云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嫁淮南范秋塘 (陈寅恪猜测为浙江秀水范璨之子范菼,郭沫若认为是会稽范菼)。著有《绘影阁诗集》(失传),弹词小说《再生缘》(一至十七卷)。此书全用七言诗句写成,为现代著名学者陈寅恪所盛赞.

  [7]企业家:巴寡妇清,曾获秦始皇筑怀清台表彰。事跡载于[史记]和地方志。寡妇清是当时我国南方著名的大工商业主。据史籍记载,寡妇清一家,因擅丹穴之利数世,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她掌管经营家业后,更至“僮仆千人”。她曾凭借财力而保一方平安,并对国家修筑万里长城给予过资助,连秦始皇也十分看重她,尊其为“贞妇”。她死后,就埋葬在家乡今千佛寨沟龙寨山。随后,秦始皇又下令在其葬地筑“女怀清台”,以资表彰。:寡妇清实为巴国、巴郡时期今重庆地区工商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性人物。

  [8]名厨师:宋五嫂,据载,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十五日,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命内侍买湖中龟鱼放生,宣唤中有一卖鱼羹的妇人叫宋五嫂,在西湖边以卖鱼羹为生。高宗吃了她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于金银绢匹。从此,声誉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就成了驰誉京城的名肴。

  [9]舞蹈家:汉代赵飞燕,能为掌上之舞.宋朝菊夫人则著舞谱领先世界.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跳舞蹈最大的特点是体态极其轻盈,举步翩然若飞.相传能作掌上舞.成帝把许皇后废了,立她为后.还担心大风把她吹跑,特地为她筑华丽的''七宝避风台''居住.一次,在涉外宴会上,成帝命宫人用手托水晶盘,让飞燕在盘上歌舞,娴熟精彩的表演,令人惊叹.她还擅长独特的''踽步''.走起来像手执花枝,轻微颤动.近似戱曲歌舞中的花梆步.有如一个飘浮不定,神情恍惚的幽灵在游荡.成帝死后,因其妹赵合德坐罪被杀,赵飞燕则受牵连被贬为庶人.

  宋高宗菊夫人.她擅歌舞,精音律,在宫廷乐府仙韶院里技艺最高,号称''菊都头''.一度未得宠,郁郁寡欢告退囬家.后召囬重用.高宗做了太上皇,居住在德寿宫,为系统训练舞伎,特编写了[德寿宫舞谱],以菊夫人为台柱,揣摩设计各种舞姿.谱中共记录了9类63种舞蹈的姿态和队形,皇上特别中意的[梁州],[六幺]舞更是尽善尽美.该谱领先于世界其它各国舞谱.菊夫人后善终 

  [10]书画家:管道升.她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延佑六年(1319年)病逝。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1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11]剑术家:公孫大娘.《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诗序写得像散文诗,旨在说明目睹李十二娘舞姿,并闻其先师,触景生情,抚今思昔,记起童年观看公孙大娘之剑舞,赞叹其舞技高超,并以张旭见舞而书艺大有长进之故事点缀。

  附杜甫原诗: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8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