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寿史趣活

寿史趣活

庄子 大宗师之自在

erjian2022-07-29 18:19:21寿史趣活66来源:巴马长寿网

  庄子有着宏大的宇宙观和豁达的生命价值观。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对于有着各种现实烦恼的我们确实有着可供借鉴的地方。其《大宗师》一篇,把宗大道为师的缘由、方式和境界以其浪漫主义的手法,向世人展现了他“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的自在精神世界。我其实很不喜欢正宗的翻译,单调乏味。我更喜欢有一种与庄子同游的感觉,去体会他的精神境界。错也罢,对也罢,起码很美。为下方避免晕眩,建议先读原文及解释再开始。或者比对原文进行阅读。

  一) 真人之知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第一章讲述了真人之“知”与其天人不相胜的行为表现:

  观天道运行而达悟其运行规律与变化之道,贯人之道为一,不得已为事而以知为时,其所达无有所极,知之至也。何以能知天道所为者?天与人皆为大道所生,皆守其母而自能感通;何以能通达人之道,以所能知灌养其所不能知之知为可知,能一生致力于此而从无懈怠,也可以算是知识丰富。即使如此,但是人之道也是根据外部条件(所待)与暂时的因果关系去推断出一个暂时稳定的结果,所以这并不是必然之规律。并且其外部条件与因果关系并不是独特而固定的。最后,又如何得知天之道不是人之道?人之道不是天之道那?

  以前的真人呀!比别人少了并不厌恶与拒绝;成功了也不觉得咋样,并无成就感;也不喜欢算计得失厉害,太累了;在别人看来他犯了错,也并不后悔;做事做的好,也并没有什么心得;他有时站在万丈悬崖边上,也并不两腿打哆嗦;被淹到水中了,也不觉得湿闷难受;在火中其实也能感觉挺凉快的。是其知能通达与道才能如此。

  真人呀。睡觉无梦,醒着也没有烦扰,食物并不甘美,其呼吸深而绵长。其息以足跟起,而普通人以喉咙开始进出呼吸而急促。与人议论时,被说服的好似吞吞吐吐不能言语。其世俗之深而多的,其与天道交互的契机便浅而少。

  ...........不忘道始,不追求其有所住的人生终点;自有所得时便自然而舒朗之色显与眉梢,随后却又忘了这是为何高兴与悲伤,如此循环往复悲喜交加而如初见。真人事过而不留痕,不为过去、现在、将来所惦念。所以不会给大道添加人的主观,这就是真人。

  所以,真人呀。用兵去灭亡别的国家,却不会失掉人心;施大利益于众人,却并没有爱护众人的念头;等等。其实就是真人之行虽然在大众看来有各种本应该有其心的其行,但是真人并无其心,做这些不过是自然而然。他以刑罚为体,就如秋天的肃杀之气,漫天落叶缤纷而又留人以果实。杀的近乎仁慈。他遵从世间的礼仪,与世同安。他以自己天人之知化作人世间的春夏秋冬,行大道之行。其喜怒哀乐竟也如同四时风雷般让人随之而动,难以测度他的所在。他不过是闲余之间漫步上山丘,但是其他人却把他当做最勤奋之人。所以,人们所喜欢他的那些是道一,所讨厌的那些也是道一。在真人的道中,没有什么一或者不一的概念,他并不知道有个一。就让他的那些不需要区分的“一”归属于天的道性中,而需要区分的“不一”便归属于人的德性中吧。天之知与人之知皆并行而不悖,这便是真人吧。

  二) 安天之化,存天而游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第二章讲的是大道造化无常,唯有存天下而游方能自在:

  生死是人不能避免的命;昼夜是天所不能避免的常。人们都有着自己无法得到的东西,这本来就是万物的性质。众人敬天而忠君,有的甚至愿意以身殉道报国,却为何不能去立志挖掘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真人之真”那?!

  两条鱼在陆地上相濡以沫,其情固然动人。何不各相忘之而游于江湖,去获得崭新的世界与生命,这虽然看似无情,却是大道对你们最为慈悲的呵护。尧对桀错,于你并无关系,何不再忘而以道化之。造化(大块)给我以形体,使我的生命劳烦、衰老最后又熄灭我的生命。所以,能够生我的,必然也能死我。

  怎样才能逃脱这必然的悲哀那!我藏到舟中,又把舟藏到山里,也算是隐蔽坚固了。但是,如果有大力的神士,还是能够把舟搬走,使它丢失毁灭。如果有小和大的区别,总会有所藏与被藏的对待。但是我们如果把天下藏到天下那?这边是恒久的根本坚固之地。就如人们犯了罪被关到人的形体之内,而人们欢呼雀跃。若跳出这个牢笼,随造化所变而适其所适,哪里会有穷尽的时候,其所能拥有的快乐是不可计数的。所以圣人游于天地所化之不能遁之万物而皆可存。对于长寿和善终之人,大家都会去效仿他。又何况这万物和一之造化所依凭的大道那?!

  三) 道可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

  道无为而有大情,无形而有恒信。可直接用于万事万物却不是通过学习获取,可以得来却不能见到从何而来。道是自己的因,也是自己的果。在天地未生前,便已存在。但是并不显得老旧,就像有源之水一样新鲜活泼。它使天地生为天地,使神鬼可神鬼。古老众神得道之后,方能发挥符合自己德性的妙用,与道偕行。

  南伯子问道,女偊的回答是《大宗师》的核心之一。里面的三日、七日、九日放到现在把日变成月或年比较合适。我们来看他的“守之”之后进阶的每个阶段:

  1:守三日而外天下。此处我的理解应该是《逍遥游》中的“定乎内外之间,辨乎荣辱之境......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此初是初步阶段为立志。能把与己无关的世俗之毁誉以道化之。

  2:守七日而能外物。再借用下《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此处为不被我与物所拘束,方能御风而行。虽然是御风而行,也是有所依赖,并不能完全独立。

  3:守九日而能外生。前文中有“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此处与佛家的无生法忍异曲同工,以“不生”同于造化。

  4:守三日而能朝彻。此处为何不是夕彻而是朝彻。在我看来,此处是衔接上个阶段的外生的。能无生,故能真空。真空便是妙有。真空妙有为自生(真生),如心中之朝阳如日当空,虽虚却妙用无穷。照万道光芒,万物皆受其滋养。此时内心为朝彻。

  5:朝彻而后能见独。注意此处从朝彻之后的阶段,便没有时间上的说明了。这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的,可能是同时见到或者之后几日几年或者永远不见也有可能。此处之独是道德经:“独立而不改”之独,此独为一。不见人,不见物,不见我,不见法,不见非法,一也不见,是为见独。此时,自己已经能够“自本自根”,是见了真我。

  6:见独而后能无古今。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周行而不待”。无古今首先要知古今,要知古今就要观复。万物自生根、发芽、伸枝散叶、开花结果,自此便循环往复不休。人类的生命自生、壮、老、病、死,有喜、怒、哀、乐、苦,受造化捉弄轮回不息。圣人以“独”观照万物之生老病死。是真观天地之众生根本,故无古今。

  7:旡古今而能入于不死不生之撄宁。能无古今便能恒守其母,与道须臾不可离也。自然能生生不息而不以为生,死死不休而不以为死。与物相混,没有来,也没有送;不破一法,也不立一法。以此句概括最为合适:“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最后阶段便是妙用。见独而无古今之后,能化物而不以为化。动静皆宜,两不相胜。

  讲完修道德阶段之后,便要开始讲如何闻道。在现代社会,能找到好的老师实在太难。那如何能闻道那?庄大宗师给出了他的答案。他的答案便是以己为师。这个顺序其实就是一个人自内而外闻道德顺序,其顺序如下:

  1:副墨之子:圣贤之书

  2:洛诵之孙:读圣贤书

  3:瞻明:眼明便是心明净,借用儒家说法:“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4:聂许:切己之心。阳明有言:“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读书要与自己心意相合才是,不能以为是权威就一定相信。

  5:需役:心有所得时,必然需要去在实践中验证其对错,此处是行。

  6:讴:赞天地之歌。此处为诚敬。

  7:玄冥:深水、人之肾,为丹田之地。在天为深海,在人为气所生发之地,也是藏精之所。此为生命之精气流通。能守深潜之海者得之。

  8:参寥:高远辽阔之天。在人身为神之所在,意为引。能参寥方能玄冥。能感天道化育者得之。

  9:疑始:开始的地方。如何能引入道的门径。从对虚假和欲望的怀疑开始,从对真理与永恒的追求开始,从立愿开始,从没有起点的地方开始。

  四) 道之乐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此大段讲得是小伙伴们的精彩演出。我只举其中的一个例子:造化让子与腰弯驼背,五脏血管向上,面颊隐在肚脐上,肩膀高过头顶,头发后颈朝天......子与却说:“我不嫌恶自己。假使把我左臂变作鸡,我就用它报晓;假使把我的右臂变作弹弓,我就用它打鸟.....人的生死是造化。能安于造化的人,哀乐的情绪便不能侵入我的内心,这便是解缚。”

  此处,庄子并没有举那些神仙是如何移山倒海,朝游北海幕苍梧的例子。当然在别的篇章里也有这种神人。放到我们科学时代的现在,我们是如何都难以相信的。但是,庄大师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举得例子都是些身残志坚的人。他们在面对造化的捉弄时,反而是玩的挺开心。没有这种豁达的精神觉悟是绝对不能做到的。

  五) 忘之道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以资汝?」..........同则旡好也,化则旡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前面的"道可道"讲了如何闻道以及修道的阶段。但是在具体的修心秘诀在何处那?其实前面已经出现过多次了,那就是一个“忘”字。对庄子的忘字诀,好多人其实都已经耳熟能祥了。但是孔子最后的回答和补刀也很关键:“同则旡好也,化则旡常也。”合并成一句就是“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同则旡好,化则旡常”。离形可得万形,同道而化,可得无常。此处的无常与世人的无常大不相同。同道而化,其实是带有主动性的。所以这里的无常很美很自由。

  六) 道若歌若哭

  "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

  最后的一节在我看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同道而化之后,便已经结束了。那还有什么不开心的那?这就是大宗师和我们的不同。他在游于白云苍狗之上,不知日月。突然有一天,他听见了子桑的悲歌。和他一样的人的悲歌响彻云霄,贯彻洪宇。这到底是为什么那??为什么造化要如此弄人,既然我们是造化之子。他为何就不能满足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吗?财富、权利、舒畅、幸福为什么就不能永久的发生在所有人身上那?!为何一定要有苦痛和求不得那?!

  庄子能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了。但是世事为何一定要如此艰难那?这是为何?庄大师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他把世人的天问放到了最后。

  最后这一段是慈悲。如果没有这一段,庄子就像佛家的小乘一样,只能是自了。难以升起对人众的悲悯之心。有了此心,虽然看似不是圆满,但这篇大宗师才是真正的完满了。

一、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的十种妙处

  “阿弥陀佛”,这句佛名,是万种功德的结晶,具有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它是生死苦海中的慈航,是慢慢长夜里的明灯。念佛人现世获得的十种妙处。这些都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亲口开示的,佛无妄语

  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天道中的一切天神,都尊重佛法,看到念佛人都欢喜赞叹,冥冥中加以保护。因此,念佛的人,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不求家庭平安,家庭自然平安。这对念佛的人说,不过是现世获得的小利益。对天神说,也是积累功德,双方均有利益。

  2、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菩萨的任务,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以时常分身无量,游化十方,普度有缘。念佛众生和诸佛菩萨有缘,众生在生死苦海中,一心称名,是向佛菩萨发出的呼救声。所以古德说:“生死海中,念佛第一”。称名求救是因,菩萨寻声救苦是缘,因缘和合,感应道交,自然逄凶化吉,离苦得乐,这就是果。古今以来,许多有缘众生,由于遭受厄运苦恼而称名号,由于称念名号而转危为安,也由于获得念佛的利益,而生信发愿,求生净土,见佛闻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是菩萨化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常得诸佛护念:护,保护;念,惦念。《阿弥陀经》说:“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念佛的人,受到一切诸佛的保护和惦念,由于诸佛保护和惦念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他们修行的心,能永不退转,直到得着佛的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照这样说,就算这一世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既已种下善根,就不会退转,一定有一天会往生净土,见佛闻法。

  阿弥陀佛放光摄受:阿弥陀佛,又号无量光佛。佛的智慧之光,横遍十方,超越空间。佛的光明比太阳的光大千亿倍,太阳的光,一道墙便隔断了。佛的光明无所不照,任何东西也阻隔不了。“阿弥陀”是无量光寿,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念佛的人,业障消除,身心清净;心头清净,即心是佛。也就是“妄去真显”的道理。

  4、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人人本具的常住真心,像一面大圆镜,能照天照地,具有无量光明。但被多生尘垢蒙蔽,晦暗无光。一句佛号,是消除妄念的净化剂,妄念消除,心光显露,身放光明可达四十里之远。这是真实不虚的。《藕益大师文选》记载,安徽桐城县,有甲乙二人,外出经商,后甲病死异乡。乙将他安埋并带回遗物,交给甲妻。甲妻以其夫年轻体健,何以突然死去?怀疑乙谋财害命。乙深感委屈,又无法证明。便去甲坟前痛哭,倾诉冤屈。忽然甲的声音附耳说:“你对我有恩情,我妻冤枉你,我可以附在你的身上,回家去对妻解释清楚。”于是乙便折回。一路上,甲和他对话,和生前一样。不过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一次,乙偶然失脚,几乎跌倒。不自觉地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这一下,甲用惊恐的声音在远处说:“你怎么放光吓我?”乙听到念佛会放光,又连念几声佛。这一来,甲的声音距他更远,说:“你念佛时,胸部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没法靠拢你身边。请你回去告诉我妻,叫她到坟前来,我会向她解释清楚。”乙便照办。通过这件事,使乙深感佛力不可思议,便弃商出家,潜心修行。后来成为一位高僧。1948年,成都杨昌平居士,一天路经成都东门大桥时,脚下踩着石头几乎跌倒,不觉口中念一声“阿弥陀佛”!当夜做一梦,梦中有五个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约他同行,他心动了,便伙同一道行至某街某号,她们进去并向他招手。这时有白胡子老人阻挡他说:“你是念佛人不要去。”他仍然拼命往里面钻时,便突然醒了。杨觉得这梦离奇,次日亲往某街某号,向主人询及昨夜梦中情景。主人说:“并无五个美女前来,只是我家昨夜母狗产下了六只狗仔,有五只雌性的花狗,一只雄性的狗出生便死了。杨听后,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不是念了一声佛,就变狗去了。以此,他更虔心奉佛并常举此事劝人。以上是范隆奕居士(现年89岁,住乐至报国寺念佛安养院)于1996年亲自听杨所说。

  一切妖魔鬼怪,都怕光明,都怕佛名。《普门品》说:假设在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均有夜叉罗刹,想来害人。听见他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时,那些恶鬼,连看都不敢看他,更不可能加害了。一切恶龙毒蛇猛兽,也不会加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急走无边方(迅速逃往远方。)”“沅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燃)。念彼观音力,寻声(闻身)自回去(回避)。”至于毒药,也有明确的开示:“咒沮诸毒药,所欲害身者(想用它害别人),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害人终害己)。”以上都是佛陀亲口宣讲,虽说的是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其实念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5、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五浊恶世的众生,种种厄难苦恼,层出不穷。这里列举水灾、火灾、冤对、强盗、枪炮、(古代的刀箭,就是今天的枪炮,都是杀人的凶器。刀箭之灾,包括战祸在内)牢狱以及遭受横祸冤屈而死或枉堕恶道等。其实,灾难远不止此,不过举这些作为代表罢了。

  贪、嗔、痴三毒是万恶的根本,是灾难的根源。念佛的人,念念清除三毒,消除烦恼,不求消灾免难,自然消灾免难于无形。平时能一心称名念佛,到紧急关头,我们自性中的弥陀,自会救护弥陀心中的众生,而使逢凶化吉。如果平时不念佛,到灾难临头时,内心恐慌张惶,六神无主,很难想起念佛。还有,念佛的秘诀就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说:“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必须牢记!

  6、先所作业,悉皆消灭。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我们无始劫来,所造恶业,无量无边。如果罪业有形状、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了。所以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妙空师《持名四十八法》说:”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万劫之苦,念佛为要。“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对于过去所杀害的冤命,我们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佛名,解冤消结,使他们能蒙佛慈悲加被,往生善道。自然化仇为恩,转祸为福,无形中消除寻仇报复的恶报。

  7、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

  梦境是唯心所现。欲念重的人多淫秽梦,嗔心重的人多恐怖梦。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夜眠安稳,不会做恶梦、邪梦。还有上床后,默持佛名或静听念佛磁带,可以养心安神,既能对治失眠,又可消除恶梦。如在梦中,遇到恐怖境相,或出现梦靥时,一称佛名,顿时化为乌有。

  老实念佛,绵密用功,妄想逐渐消除,心光逐渐显露。众生心净则见佛,佛无时无处不现身(净空法师语)。水清月自见,能够见到阿弥陀佛殊胜的庄严妙相。但是,切不可因此生欢喜心、执著心。这不但无益,反致受害。印光大师说:“近来修行的,多有着魔的事情发生。这都是由躁妄心,急于希望有感通,有胜境出现。应该知道,不要说显现的境界是魔所现,即便是胜妙境界,只要生起一念贪著欢喜之心,就会受到障碍和损害。”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娑婆众生,身为苦本。一生多在惊恐、怨愤、忧愁、痛苦中度过。只有念佛的人,内心清净,一心念佛,随缘消业,不被境转。内心充满法喜,容貌充实光辉,疾病自然消除;健康长寿,不求自得,这只算是念佛的付产品。念佛的人,诸佛欢喜,龙天拥护,善缘增长,所作的事必然吉利。净空法师说,台湾有位男居士,九十多岁,每天走三万步路,念三万声佛,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腰背挺直。他将来临命终时,必能毫无病苦,安祥往生。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念佛的人,内心清净,和气迎人,广结善缘,助人为乐。孔子说:“敬人者人恒(常)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尊敬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尊敬他是结善果。爱护别人的人是种善因,人们常常爱护他是结善果。)种这样的因,结这样的果。受到人们的恭敬、欢喜、礼拜,这是必然的事。

  以上九条,都是念佛现生就获得的大利益。那种认真为念佛是消积等死的,是临终才得用的说法,不攻自破。

  10、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死亡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也是人人都逃不了的。在临命终时,拥有无上权势的帝王,拥有亿万资财的豪富,和一无所有的叫化子,会完全一样。那时手中的权势和财富,丝毫都帮不了忙。只有念佛的人,这时才能无留恋、无恐怖,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同时,必定蒙佛接引往生莲邦。从此超凡入圣,直至成佛。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第十九愿是闻名发心愿,第二十愿是临终接引愿。愿文是:“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顷(顷刻之间),即生我刹(国土),作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不能实现此愿,我誓不成佛。)”这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众生作的保证。还用怀疑么?

  如上十种利益,经文具载,乃佛金口之所宣也。既是现生、来世皆有利益,然则,世出世间要紧法门,无如念佛者也。但当精进,勿用怀疑!

  本文列举的十大利益,都是佛经所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既然对现生和来世都有利益,那么,无论从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说,一切法门中,没有比念佛法门更重要的了。

  但是念佛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少学佛的人,也并不完全了解,或许还有怀疑。正如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念佛不专一”一文所说:“我以前在某寺参学,一天方丈对大众说,中元节将做盂兰盆会,我以为一定要设斋供众,结果并未设供,只是领众念佛三天而已。又某寺当家师遭官府拘捕,寺中首座集众举行佛事,以祈救护。大众以为要诵经持咒;结果只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皆出于常情意料之外。可见大德们的思想作法,不同凡响,很值得学习。但是今天许多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净土,可是为了求延寿,便诵《药师经》;为了消罪业,便拜《梁皇忏》;为了救厄难,便念消灾咒;为了求智慧,便念观音文。把平时念的佛号放在一边,以为念佛无济于事。为什么不想一想: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佛,往生的人也寿命无量,何况求人间百年的寿命呢?”《观无量寿佛经》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眼前的厄难还不能消除吗?《无量寿经》说:“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无边)界”,念佛的人,弥陀常以智慧之光照其身,何愁没有智慧呢?“一句佛号,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如果你不相信,不肯服,又有什么用呢?”这段重要的开示,今天读起来,仍然具有非常中肯的指导意义。

  “佛言不信,何言可信?”切勿丝毫怀疑,疑则自生障碍,断难获得念佛的利益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6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