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寿史趣活

寿史趣活

乾隆退位后举办“千叟宴”,为何用过御膳后多位老寿星接连去世?

erjian2022-06-20 18:21:25寿史趣活63来源:巴马长寿网

借这个问题来揭秘一下清朝最后一次“千叟宴”的诸多细节。

“千叟宴”在有清一代仅仅举行过四次。

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这一年是康熙六十大寿,按中国人的习俗,人到甲子之年一定要庆祝,何况当朝皇帝呢,加之康熙主政颇得人心,所以当时便有一些老人不辞辛苦,行程几十里、几百里乃至上千里地从四面八方赶到京城,自发地为康熙祝寿。消息传到宫中,康熙大为欣慰,为了不让祝寿老人空手而归,康熙决定在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畅春园举行盛大的招待会,邀请年龄在65岁以上,现任、退休的满蒙汉文武官员、兵丁及闲散老人,共2000人,分两天进行宴请。

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为庆贺大清盛世,在这一年的正月新春,康熙又邀请年龄在65岁以上的满蒙汉文武官员2000人,在紫禁城乾清宫举办了两天千叟盛宴,席间康熙赋了一首《千叟宴诗》,12岁的乾隆也参加了这次千叟宴。

第三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

这一年乾隆朝有两件大喜事,一是《四库全书》编纂告竣,二是乾隆得了五世元孙,加之当时国力比康熙朝更加殷实富足,好大喜功的乾隆便效仿祖父康熙,在乾清宫举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千叟宴盛典,入宴人数增加到了3000人。

比起前三次“千叟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紫禁城皇极殿举行的那场“千叟宴”,就要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了。

因为它是集乾隆禅位、嘉庆即位、元旦节等三项重大国事活动于一身的隆重庆典。

什么样的老人可以参加这次“千叟宴”?根据清宫朱批奏折内政职官类档案记载:官员在三品以上满60岁以上者,三品以下满65岁者,其余人员在70岁以上者可入选。

另外还有皇帝亲自指定的,例如福建有一位104岁的进士郭钟岳,当年乾隆南巡时曾负责在浙江迎銮送驾,做得既得体又周到,乾隆回銮后一直对他念念不忘,于是特意传旨,郭钟岳如精力充沛,尚能行走,即令于本岁内到京预宴。

当然,除了年龄达到要求的老人,各省立有军功的总兵,为清廷效劳的各类臣工以及各藩属国使臣,也都受到了邀请。

有一点需要说明,虽然进宫入宴者只有3000人,但入册受邀者一共有8056人。

“千叟宴”膳桌上都有哪些美酒佳肴?此次“千叟宴”共设800张膳桌,席位依据入席老人的品位高低分而排列。

据内务府《御茶膳房》档案记载:大殿内按亲王、贝勒、贝子、公、公吉、一二品大臣顺序摆放,藩国使臣在大殿廊下,三品官员在丹陛甬路旁,四品以下官员在丹陛左右,拜唐阿、护军、马甲以及兵民匠役等在宁寿门外依次排列。

800张膳桌上的菜品、餐具,根据入宴群臣老人的品位高低分成两等。

一等桌就座的是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藩国使臣。每桌摆放的膳品是:火锅2个(银制和锡制各1个)、猪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鹿尾烧鹿肉1盘、煺羊肉乌叉(臀部肉)1盘、荤菜4碗、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份、乌木筋2份。

此等桌就座的是三品至九品官员、蒙古台吉、顶戴、领催、兵民等。每桌摆放的膳品是:火锅2个(银制和锡制各1个)、猪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煺羊肉1份、烧袍肉1盘、蒸食寿意1盘、炉食寿意1盘、螺蛳盒小菜2份、乌木筋2份。

酒是皇家御用的玉泉酒,每桌8两。

“千叟宴”的礼仪是怎样的?第一项礼仪是进茶,即“就位进茶”。

御茶膳房大臣先向太上皇、皇帝呈递上一碗红奶茶,二人面带微笑举杯向大家点头示意,然后一饮而尽。这时侍卫手捧银里椰瓢碗分别为殿内及东西檐下王公大臣倒满茶水,其余人等以此类推。

众人接茶后叩头行礼谢过皇恩,一饮而尽,饮茶的器皿可以带回珍藏。

第二项是进酒,即“奉觞上寿”。

此时茶膳房首领二人抬进金龙膳桌一张放在宝座前面,御茶膳房总管首领太监手持黄盘蒸食、炉食、米面奶子等15种果宴鱼贯而入,依次摆好。

之后,群臣众叟在礼乐中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内务府掌仪官手捧爵台壶卮(zhi)将爵倒满酒,由进爵大臣跪递太上皇、皇帝,二人跟进茶时一样,先微笑,再一饮而尽。

完了,群臣众叟叩头行礼。

对于年迈老叟而言,佳肴没吃上,已经是四跪十三叩了,这样的繁文缛节确实将他们折腾得不轻。

第三项是进馔,也就是开宴吃饭。

开宴吃饭前,还有一套礼仪。

太上皇、皇上会先招呼一品大臣和年届90以上的老人到自己御座前举杯亲赐卮酒,这时候老叟们又得下跪谢恩,磕头行大礼。

接下来,皇子、皇孙、曾孙们领旨为殿内王公大臣等长辈进酒;侍卫们为群臣老叟进酒。

进完酒,就可以正式进食了。

有的朋友说,这时候一些从没进过宫,没见过多大世面的老叟一定会大快朵颐,其实看看上面的菜品,再加上庄严的氛围就知道了,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老叟们一定是喝的凉风比吃的菜多。

参加完千叟宴,为何很多老叟不久就去世了?原因很简单,参加这样一场千叟宴,其实就是遭受各种折腾。对老人而言,千里迢迢的来回是折腾,京城的大冷天是折腾,千叟宴上的繁文缛节是折腾,甚至既激动又要小心翼翼的心情也是一种折腾。

所以说,千叟宴看似是盛世下很有人情味,很讲孝道的盛典,但归根结底是劳民耗资的形象工程。

乾隆爷办这次“千叟宴”花了多少钱?3000人的膳食要耗费多少银两,咱们在此就不多说了,关键是乾隆爷的各种赏赐。

需要说明的是,乾隆爷赏赐的可不是3000人,而是入册受邀的8000多人。

当时,凡预宴的文武官员,各赏如意一只并加赐绸缎。兵丁匠役和无职衔人员,70岁者各赏10两重养老银牌一面,75岁者赏的是15两重养老银牌,80岁是20两,85岁是25两,90岁以上是30两。

除此之外,乾隆爷还谕命在座老者每人赏赐寿杖一只。寿杖长约188cm,多为黄花梨,手柄为犀牛角,有的木杆上还镶嵌有银牌。

还有,内务府造办处作坊另又赶做了御赏小荷包,数量达4800多个。

关于乾隆爷办的这最后一次“千叟宴”到底花了多少钱,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乾隆四十九年那次倒是有据可查,那一次至少花了100万两白银。

自乾隆禅位之后,所谓的盛世其实已是虚华,所以从那以后,清朝再也办不起如此规模盛大的千叟宴了。

一、顺治皇帝究竟是咋死的?

清顺治皇帝福临,是为满清入关以来的第一个皇帝,是皇太极第九个儿子。

然而做了十八年的福临,却突然离世,成了中国历史上一大未解之谜。

对于顺治皇帝的死,有以下几种说法。

先看正史,非常的简单,《清实录》里这写了一句“上崩于养心殿”,没有写明死因。

要知道,福临死的时候差一个月二十三岁,还是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

正史描述的简单,就给了民间充分想象的空间,于是就有了其他的说法。

染天花而死第一个说是,顺治在宠妃董鄂妃病故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身体每况愈下,适逢当时天花盛行,顺治不幸染上,不久后不治身亡。

这是官方最认可的一种说法。

炮击毙命第二种说法,出自厦门的古书手抄本《延平郡王起义实录》,延平郡王,就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其父郑芝龙举家降清后,郑成功做了孤臣孽子,誓死不降清,收复台湾,并将一生投入到反清复明的事业中。

而在这本关于他的起义实录中,记载了顺治皇帝在亲征厦门时,被郑成功的火炮击中毙命。

有点像努尔哈赤的死法,但是这个说法没有其他史料支持,属于一家之言,只能当野史来看。

出家为僧第三种说法就是民间最流行的,那就是顺治皇帝没有死,而是在董鄂妃死后,心灰意冷,将皇位早早的传给了玄烨后,便皈依佛门,出家为僧。

更有人说,康熙的微服私访,有几次还去看望了自己已经成了高僧的父亲福临。

诡异的祭祀其实,在明离子看来,第一种说法更接近事实。但是也并不全对,因为顺治的祭奠仪式太匪夷所思了。

因为,他是被火化的。历史上皇帝遗体被火化可不多见,顺治皇帝为何要被火化?

有人说是防止天花病毒感染,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为了天花病毒而去毁掉皇帝遗体,哪个人敢提出这个建议,更何况将遗体掩埋同样可以避免病毒蔓延,何必去火化。

还有人说,火化是因为福临生前已经皈依佛门,按照佛门规矩,就是要火化。但显然也并不是很有说服力,比起皈依佛门,福临首先是个皇帝,在刚入关不久的清政府立足未稳时做火化这样的举动未免有些诡异。

关于顺治皇帝的死因,大家怎么看?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二、为什么满清皇帝的寿命都不太长?

实事求是的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来说,中国古代皇帝的总体寿命都不太长。除了意外身亡(比如被谋杀,中毒),即使是正常死亡,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在40岁左右。但到了清代,还是出了几个比较高寿的皇帝,其原因就是西药进入中国,挽救了他们的性命。

比如,康熙是公元1722年去世,一共活了69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康熙活了将近70岁,这个在中国帝王里面已经算高寿了。但是,康熙也差一点死掉。公元1692年,这一年的冬天,康熙突然得了疟疾,打摆子,奄奄一息。宫廷大御医想尽一切办法,但就是束手无策。眼看康熙皇帝生命垂危,康熙的两个外国教师,两个法国人向皇帝禀报说,您的这个病,在我们的国家可以被治疗好。只要服用一种叫做金鸡纳霜的药,疟疾立即就可以痊愈。康熙有点怀疑,说,世界上居然有如此神药?法国人说,陛下,相信我没错的。于是,康熙命令他们献上金鸡纳霜。

中国的宫廷御医知道后,吓得拼命阻止,说,万万不可,我天朝上国的药都治不好,怎么可以用来历不明的东西?康熙听了很生气,不予理睬。结果,服用了金鸡纳霜(即奎宁)之后,很快康熙皇帝就摆脱了疟疾的折磨,起死回生。来自西方的金鸡纳霜挽救了康熙的性命,如果不是外国传教士献药,康熙要提前30年去世。如果康熙提前30年去世,继承皇位的就未必是雍正,也就没有未来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的皇帝。他之所以也高寿,也是因为受益于西方医术。当时乾隆身边有好几个西方传教士,经常向乾隆献上西药。据记载,乾隆在80岁的时候,得了高烧,生命垂危,也是被西医治疗好的。

三、康熙晚年有“九子夺嫡”,而乾隆有17子,其传位为何却风平浪静?

乾隆时期没有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归根到底来说,就是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皇权进一步加强的结果。

这话怎么理解呢?咱们先看一下康熙晚年为什么会发生九子夺嫡。

在康熙继位之前,铁帽子王可以说是没有篡位野心的皇子的终极目标。因为无论是待遇还是权力,在当时当个王爷也挺好的。但经过皇太极、顺治和康熙爷孙三代的不断的打击后,铁帽子王的风光不再,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堂堂王爷居然还不如皇帝身边的心腹混得好。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皇子,你会怎么为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一番规划呢?

我觉得,最起码你要提前投资吧?尽早的选边站队,也就是尽早抱大腿。如不然,新皇帝登基后,到时候他不待见你,你觉得你能有好日子过?

好,如果你站了队,就如历史上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以及一票朝中大臣抱太子大腿,老九胤禟和老十胤䄉以及一票朝中大臣抱八阿哥胤禩的大腿后,这个时候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来了——皇帝会怎么看待你们这种公然抱大腿的行为?

在你看来,你抱大腿,可能只是想给自己找个好归宿而已。可是你皇阿玛就不见得也是这样认为了哦。

他会怎么认为呢?他肯定会认为,你们是在结党营私,怀疑你们会不会造反篡位?

可能你会说我没这想法,但他会信吗?并且你真能保证自己一点非分之想都没有?

所以这个时候,打压结党的皇子、大臣,就变成了你皇阿玛为了保住皇位的刚需!

所谓大阿哥胤褆和太子的内斗,八阿哥和太子的内斗,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内斗。两次废太子,永久禁锢大阿哥,打压老八和老十三,警告老三要专心治学问,这些事件看似都是康熙的儿子们在瞎搞,康熙对此好像无可奈何。可实际上,这都是康熙于幕后一手策划的内斗事件。如果他不废太子,他不召集群臣众议新太子人选,哪会有后面那么多内斗事件发生?

因此,不要总觉得康熙晚年闹九子夺嫡,是因为他儿子多。实际上在当时,不管康熙是二十四个儿子,还是两个儿子,只要他儿子结党抱团,康熙都会操控儿子内斗,最终都会搞出皇子争储这种事情。

这里你可能会说,康熙有这么腹黑吗?他如果这么做,哪还有一点父亲该有的慈爱。

如果你是这么看康熙的,那你就真是小看了这位爷了。他八岁登基,十四岁擒鳌拜,二十岁逼反三藩,他爹留给他的老臣,除了索尼,无一人能善终。如果把索额图的结局也算上,四大辅臣就是全灭结局。

给这位爷当心腹,当儿子,那真得先找算命先生看看自己的生命线。命不够硬的人,怕是伺候不起他。

扯远了,说回正题。康熙在幕后策划儿子们内斗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儿子们全老实了,朝内的党派基本被打成蛋花,康熙终于稳固了皇权,再也不用担心晚年被人暗杀或者被儿子逼宫了。

并且最关键的是,被康熙这一折腾,清朝的皇子算是彻底蔫了。再想结党,再想跟朝臣或兄弟抱团,已没有任何可能性。而皇位到底由谁来继承,全由皇帝一人做主,谁都别哔哔,谁也别瞎想。

康熙死后,雍正继位,他在吸取康熙后期皇子内斗的教训后,宣布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心中默定的太子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另一份自己收藏。老皇帝活着时,都不准议论。等老皇帝死后,去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取出诏书即可,这也就是所谓的“秘密立储”制度。

最后,再来看乾隆。

乾隆继位后,全盘继承雍正的传位制度,皇位到底留给谁,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谁都没资格说话。敢擅议储君的,轻则罢官,重责砍头掉脑袋。朝臣们不是钢筋铁骨,在这种高压状态下,自然是不敢乱抱大腿,有什么结党之念了。

另一方面,作为乾隆的儿子,如果还想有个好的归宿,就不能结党,老老实实的给他当儿子就行了。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争也没用。

当然,作为皇子,乾隆的儿子们也不可能不对继位没有任何想法。事实上乾隆的十多个儿子也在明争暗斗的想要争夺皇位。但问题是,乾隆身体很好,而且他又霸道,耗死了自己秘密册立的三个太子不说,还骂死了一个儿子,过继出了两个儿子,以至于最后剩下有资格继位的儿子只剩下四人。

而就剩下的四个儿子(皇八子永璇,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也都被他压制的死死的,各个都只能做事,得不到他们叔爷爷那般历练,无法掌控实权,无法与人结成利益集团。

乾隆的长孙(永璜的长子)绵德不信邪,私自跟礼部的一个郎中见一面,交换礼物。结果乾隆直接把他革爵,发配伊犁,永不准赎罪。并且乾隆还把康熙朝诸子争位的事情翻出来跟儿子们叨叨,语气很重的训诫他们不要有非分之想。

也就是说,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持续高压,从乾隆朝开始,皇子普遍都被当饭桶一样圈养了,产生不了精明、强干,有野心,对皇帝权威有威胁的人。乾隆曾感叹儿子素质过低,选择嘉庆继位只是因为他没有短板。可实际上,儿子们会那样,都是他自己导致的。

既如此,乾隆朝也就不可能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前提,乾隆的儿子也就无法闹出九子夺嫡那种事情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6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