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长寿文化

长寿文化

我对中国文学的几点粗浅认识(二)

erjian2022-09-17 21:11:57长寿文化55来源:巴马长寿网

  我对中国文学的几点粗浅认识(二)

  ——给热爱文学且在文学殿堂外徘徊的朋友的

  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段鹏飞,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八年前,拙作《我对中国文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在中国文学网、百家讲坛、北京大学等权威论坛上发表以后,得到大家的关注与认可,很是感谢。这八年来,我又去过很多地方,结识了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甚至有的家长不懂文学,却让自己的孩子加入到我们探讨文学的行列。为此,特给那些热爱文学且在文学殿堂外徘徊的朋友写下这封公开信,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探讨与交流,更希望能得到贤达方家的批评与教诲。

  朋友们,文学是一门艺术,它能开阔人的视野、提高人的素质、可以让人的品味得到质的升华。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的文学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那么你的言行举止就会彬彬有礼,不卑不亢,你在无意间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会流露出儒雅的气质,这是那些市侩们无论怎样包装打扮也办不到的事。

  朋友们,文学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传承,一个是弘扬。传承就是多读、多想,悟出前人经典的精髓,象唐诗宋词、魏晋风骨、明清小说,每一项都能让我们叹为观止。你只要多读,读懂它,多想,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写,然后再看一看他的笔法,也就是他的框架结构和他的表达方式,弄清了这些,传承也就有个八九分了。比喻说,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的点评,几百年来,他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直被当成教科书一样地被传承下来。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也被后人所首肯。的确,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金圣叹的这一壮举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我们应该想一想,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对施耐庵这个人作一些了解。施耐庵原本是张士诚的一名谋士,在张士诚拒谏败亡之后,施耐庵便隐居江湖,这时的施耐庵是纠结的,他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可是又不愿归降明朱王朝。我们可以从他的《念奴娇·天南地北》中窥见一斑----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又何尝不是他对自己的写照。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简介中看到,施耐庵不仅文采优美,对天文、地理、星象、医卜也无一不精,相传《水浒传》问世之后,被明朱王朝列为禁书,施耐庵也遭遇缉拿。刘伯温念同科之宜,曾私访施耐庵。施耐庵则对刘伯温说:“ 可同患难,不可共欢乐,公慎之”旋即请刘伯温小住三日。在这三天的时间内,施耐庵则写下了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的雏形。刘伯温拿了这些手稿回复朝廷,让施耐庵免去了灭顶之灾。直到今天民间还流传着施耐庵千日写水浒,三日写封神的传说。所以说施耐庵写《水浒传》是非常用心的,他这样写的目的无非是告诉昔日的那些义军将领们,投降明朱王朝,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同时也为那些义军将领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向海外发展,打造一个理想的王国。这便是他写《水浒传》的目的。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从纯文学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可是他忽视了施耐庵写《水浒传》的目的。《水浒传》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框架结构非常完美。按理说,水泊梁山上啸聚的是一些什么人啊,无非是一些兵痞、骗子、流氓。是一些偷鸡摸狗,打家劫舍的强盗,像这样的人,就应该像《荡寇志》一样被铲除才大快人心。可是因为施耐庵开篇就写了高俅发迹、林冲落草的这个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庙堂之上多狐狼之辈,草莽之中多英雄豪杰,于是对这些占山为王的强盗的看法发生了质的转变,这就是施耐庵成功的秘诀。我们再来看一看《岳飞传》,钱彩将岳飞与秦桧的民族大义之争写成了前世的个人恩怨情仇之争,这是不可取的。虽然《岳飞传》文笔优美,然而在框架结构上却略逊一筹,这便是该书最大的遗憾。所以说,我们要继承前人的经典,一定要多读、多想、多看、只有把这些弄懂了,才能够真正的把这些经典传承下去。

  至于弘扬,那就要真正进入文学的殿堂。弘扬文学,首先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第一;你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必须弄懂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如果你是为了名利而活着,就没必要去讨论什么文学,如果你非要那么做的话,那也只是对文学的一种亵渎。文人首先得具备一身傲骨,富贵不可淫,威武不可屈,如果你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违背良心去阿谀奉承,逢迎拍马,即使你才华横溢,博学广闻,我很难相信你能写出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比喻说六六女士,大家都看过她的《蜗居》,从这部作品中,很容易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细腻的笔法和对生活的感悟。可是我觉得作者的人生观有些偏离了航向。主人翁海藻在做二奶前后的对比,让人产生了做二奶会有多么大的好处,甚至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作品最后,主人翁顺利登上了飞机,去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国度。如果把这种行为作为人生目标的话,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我们再来看一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主人翁虽然身处沟壑,却仰望星空,他用自己的勤劳与善良,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一部作品是否成功,首先是看作品背后的作者的人生态度,如果作者的心态是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那么这些因素都会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出来。同一件事,就看作者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比喻说中国人,在柏杨先生笔下,中国人是虚伪和丑陋的。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中国人则是按地域划分的,南弱北强,只有他的家乡才是尽善尽美的。在易中天先生笔下,中国人则是可怜的,只会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明君、清官和侠士的身上。这几位都是名噪一时的大师,然而要追溯中国人的本性,则可以借用老子的一句话:“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便是中国人的悲哀。要想客观公正地阐述中国人,就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分析,如果你站在阳光的一面,中国人则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善良的化身。如果你站在阴暗的一面,中国人则是狡诈、自私和贪婪的嘴脸。所以说作者的立场和心态非常重要,不管你是用什么样的笔法,只要是歌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这样的作品,就算是一部好的作品。第二;做人要堂堂正正。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清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前不久山东大学的陪读事件让国人大跌眼镜,一个堂堂教育部直辖的985高校如此下作,你又怎能教出挺起脊梁的学生。还有一些所谓的学者,昧着良心,逢迎拍马,令人齿寒。记得在08年汶川地震之后,有一位颇负盛名的学者给遇难学生的家人写了一篇《含泪劝慰请愿灾民书》,此文一出,立即招来口诛笔伐。请问这位学者,你为什么不去劝慰监管部门严加监管,你为什么不去劝慰建筑商不要偷工减料,反而来劝慰那些遇难学生的家人们不要给反华势力制造借口。如果你做得够好,人家想找也找不到啊。请问这位学者,孩子的意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他们不仅仅只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同时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就象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这些种子就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没有这些种子,二十年后,国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你知道吗?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的良心痛吗?我们再来看看这次疫情,在这次疫情里,我们也有很多的同胞失去了生命,可有一个人来请愿吗?没有,有的只是满腔的感激之情和对白衣天使们深深的敬意。在这次疫情里,也有外媒记者在街头采访我们中国人,而国人的回答是:“比你们做得好”。“治人不治,反其智”,这个最起码的道理,难道你一个学者不知道吗?你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跪舔那些权贵们的屁股,希望他们赏几根骨头罢了。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用得着这个样子吗?何不看开一点,与清风明月为伴,与翰墨书香交融,一壶老酒,几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展云舒。达则慧泽天下,仿王猛展鸿鹄之志,隐则独善其身,效陶潜于南山之下,潇洒自如,岂不快哉。如果你还有几根傲骨,遇见不平之事,则如我一位老友所言:“骨哽在喉笔在手,犯颜一吐匹夫情”。如果你肯这么做,以你的实力,定能留芳后世,何苦而不为。

  还有一些可笑之人,捉刀藏奸,攀附权贵,实为可怜。现在的朋友们给这类人取了一个雅号,叫文学再生家,说他们可以给盘里的烧鸡插上强劲的彩翼,也可让死鱼的眼睛焕发出眩目的光芒,这种人的实力确实让人惊叹。最有名的当属张宗昌的《观泰山》了————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若是把它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人在看了这首诗后,都会笑掉大牙。可张宗昌是谁呀,他是当时的山东省 ,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谢敢笑他,只能说他写得好。可怎么个好法,你总得有个解释呀,于是就有了《观泰山》的译文————遥远的泰山/展现出阴暗的身影/坚实的基础/衬托起浅薄的高层/如果有一天/有人将乾坤颠倒/那陈腐的观念/将有如地裂山崩。朋友们看看这个译文怎么样,反正我是服了。自从有人开了先河,沿着这条路走的人也就多了起来。比如说枊忠秧先生的《岭南歌》代表我们湖北去冲击鲁迅文学奖就获得了全票通过,如果你要问《岭南歌》怎么个好法,我相信每个评委都有一个精彩的解释,甚至比《观泰山》的译文还要精彩,因为他们每一位都是文坛巨匠,那实力不是我这种半道出家的人所能望其项背的。在这类事情上,倒是中国作协的某位副 做得比较好,在别人拿到了鲁迅文学奖之后,再把送给他的古董送回去,,并祝贺他“名至实归”。这种笑话,将会在中国文坛上永久地流传。记得08年我在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看到一个人在做画展,我闲着无事,走进去看了看。那人见我浏览他的大作,微笑着问:“可有中意的么?”我微笑着回道:“我不懂画,我可以向你请教几个问题吗?”那人回道:“你请说?”我问:“你能告诉我如何评判一幅作品的高下优劣吗?”那人回道:“这个得由权威的专家来评判,他们说好就好,他们说不行就不行。”我又问:“那这些权威专家的评判标准又是什么?”那人笑了,回道:“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论,这个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我也笑了,又问道:“那你能告诉我画匠、画师和画家的区别吗?”那人显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一时间愣住了,突然间他狡黠地反问道:“既然你提出了这个问题,那你又是如何认识的呢?”我回道:“形似而神非,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画匠之作。比如说以前大户人家的雕梁画栋,画的那些忠、孝、仁、义的传奇故事,农家小户儿子结婚的喜床上画的相夫教子、五子登科的吉祥典故,以及今天很多景区的画廊里画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属于画匠之作。”那人点点头表示认可。又问:“那画师又如何界定呢?”我回道:“神似而意浊,这样的作品,只能算是画师之作,比如说齐白石的《虾》。”我的话还没说完,那人便反驳道:“齐白石是现代大名鼎鼎的大画家,如果他只能称作画师的话,我不知道还有谁能称作画家?”我问道:“《虾》好在什么地方,你能告诉我吗?”那人一连说了《虾》的很多经典之处,什么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之类赞美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是得到权威专家们的一致认可。我呵呵一笑,道:“那些权威专家们有没有说《虾》的意境是什么,它能给我们哪些启谛?”那人不语了。我又道:“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不懂画,既然那些权威专家们一致认可《虾》是经典之作,自然有他们的道理,只是我个人见识浅薄,读不懂《虾》的意境,别说齐白石,就是画龙点睛的张僧繇,在我看来,也只是一名画师而已。”那人道:“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画家呢?”我说:“只有立意高洁,神意兼容,意在画外,神留画中,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方家之作。比如说张大千的《寥廓云天》、吴道子的《钟馗捉鬼》等等,都可称得上方家之作。”那人道:“那你从这两幅画中读到了什么?”我说:“从《寥廓云天》中,我看到了做人应该胸怀宽广,放眼世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和翱翔于九天之上的雄心壮志,从《钟馗捉鬼》中,我看到了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这两幅作品,都充满了正能量。所以我个人认为,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方家之作。”我之所以说了这么一大堆废话(这些话只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没有代表性,正确与否,还请方家多多指正),就是垦请我们的专家学者在评审一部作品的时候,不要藏有私心,要公平公正,要直面自己的良心,否则你大半辈子攒下的那点德望就会烟消云散,甚至让人鄙视,如果发生这样的事,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说,那真是生不如死。比如说前几年我们湖北咸宁举办过一次诗词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是《故乡》————故乡很小/小得只剩下/两个字。消息一出,全国上下都炸了锅,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最搞笑的是:评委很牛/牛得浑身都是/牛逼。这个评论让我笑了好几天。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对故乡的情结都是很深的,当你身在遥远的他乡,看到天上飘过的白云,你会想,这云彩是从故乡飘过来的吗?可曾带来故乡的消息;当一阵清风吹过,你会想,这风是从家乡吹过来的吗?可曾有我家乡的味道;当天旱不雨,你会想,我的家乡好吗?禾苗是非干枯;当发生洪暴灾害,你也会想,我的家乡可安好,是否有泥石流发生。当一个人连养育过你的土地都不在意的时候,你所谈论的那些爱国情怀,就是一句屁话。我时常跟我的孩子说:在钱家田这片土地上,埋着你的爷爷、奶奶,再过十几年,我和你妈妈也会埋在这里,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对得起这片土地。可这首《故乡》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乡什么都不是,它只是空洞的两个字而已。这样的作品居然获得了一等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估计举办方和评委们在看了国人们的评论后,想死的心都有了吧。第三就是一些基础常识,正宗科班出身的朋友一路飘过,因为你们教授所讲的比我所说的不知道要好多少倍,你们教授所讲的都是历代名家的讲义经典和他们自己对文学的认识心得,更全面、更系统也更正确,在你们面前来谈论怎么创作,那可真是班门弄斧,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如果有和我一样是半路出家的朋友,在创作的时候,有几件事情则需要注意一下。一;中国文坛上派别众多,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当代文坛的派系林立,都有它各自的特色,闪耀着多彩的光芒。我从来都不认同纪昀的观点————传语洛闽门弟子,稗官原不入儒家。在我看来,不论是诸子百家的经典学说,还是通俗易懂的白话散文,它都能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就象京剧和流行歌曲一样,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要有自卑的观点,认为小说、散文或近体诗都是不入流的东西,是供人消遣的玩意。也不要自高自大,认为能写几句歪诗、编几个故事就不可一世。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把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和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写下来,供人们去思考和品味。二;有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没注意到时间和地域的问题,往往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比如说我们武汉黄陂有位作者写的《木兰传奇》就犯了这样一个错误,他将花木兰定格在汉文帝时期,却又说与高僧对诗,我看了他发的朋友圈,于是跟他说:“~老师,据我所知,佛教进入中国是始于汉明帝时期,在汉文帝时期哪来的和尚呢?虽然有一种说法,在秦朝的时候,有印度佛陀十八人来中土传教,被秦始皇关进了大牢,即便这种说法是真的,佛教在那个时候也没有盛行,你这样讲是不复合历史的。还有就是不要再提杜牧的《题木兰庙》了,你将花木兰定格在汉文帝时期,那么汉文帝时期的人怎么可能站在汉元帝时期的人的墓地上把酒凭吊呢?你是我尊敬的人,我不希望你犯这样的错误。”还有一个地域错误的例子,同样出在我们武汉黄陂。我在网上看到我们黄陂木兰草原有一个马术表演,说的是花木兰马踏柔然的故事,我当时就想这个不对呀,柔然在什么地方?大家都知道,柔然的疆域北至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南至中国内蒙古北部与北朝交界,东至大兴安岭,西至新疆。而我们武汉在当时却是在南朝的疆域之内,中间隔着一个偌大的北朝,花木兰的马腿再长,也不可能踏到柔然去,看来只好请我们湖北宣传部去找找刘慈欣,看看他有什么办法,让花木兰的马腿长长一点。当年我们湖北与河南在争夺花木兰的时候,不是河南有多么的优秀(我个人觉得他亮眼的也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而是我们有多么的烂。关于花木兰的传说,据有文字记载,最早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词》,而我们却将花木兰定格在隋唐时期,这样的作品拿到文化部,要是被认可了,那才是一个笑话。所以说我们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一定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及地理和宗教信仰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否则就会闹出一些笑话,如果只是杜撰一些饮食、服饰、山川河流之类的,倒也无伤大雅,毕竟你写的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历史。在实与虚之间,我还是比较认同孙犁对文学的虚实观。我在《我对中国文学的几点粗浅认识》中也谈过:“文学不是历史,它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的一个产物”。在虚与实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度。

  朋友们,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历史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荣华富贵、功名利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贫困也好,富贵也罢,转眼间一切都成过去,既然人生是场修行,何不恬淡些,云淡风轻地走过。“冷眼看世界,热血著文章”这十个字,就算是我送给热爱文学的朋友们的一份新年贺礼罢。

  好了,不知不觉间说了这么多,有的人看了,肯定不高兴,但是在《增广贤文》里有这么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顺于行”,希望那些不高兴的人在看了我的胡言乱语之后,再去看一看孟子的《离娄上-自求多福》,或许会有一个新的认识罢。

  你的朋友 鄂人黎巴

  2021年2月5日于馨园

一、西游真有趣(连载)

  文/刘训山

  一,《西游记》源流

  《西游记》实在是一本好书,奇书。它其中的故事精彩纷呈,扩充了人们的想象力,老少咸宜。并且三教并称,很长知识。

  不过《西游记》的来历却颇为源远流长。它并不完全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自唐以来,综合了许多传说话本,又加以演绎扩充而成的。

  可以说,此事因唐朝高僧玄奘而起。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尊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贞观元年独自艰难西行数万里,于印度那烂陀寺研读佛经。前后十七年(628—645),经历五十多国,带回经论657部,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3部、1330卷,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曾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行经历。

  玄奘西行的目的,在他写给高昌王的信中曾道:“……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乖舛;辽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他化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士怀疑,莫有匠决。玄奘……负笈从师,年将二纪,……未尝不执卷踌躇,捧经侘傺;望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愿一拜临,启伸宿惑;虽知寸管不可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能弃此微诚,是以束装取路。……”

  后来后人却将玄奘法师西行逐渐夸大神话。如《独异志》及《唐新语》载:“沙门玄奘,唐武德初(年代误)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多]虎豹,不可过。奘不知为计,乃鏁房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头面疮痍,身体脓血,床上独坐,莫知来由。奘乃礼拜勤求,僧口授《多心经》一卷,令奘诵之;远得山川平易,道路开辟,虎豹藏形,魔鬼潜迹,遥至佛国,取经六百余部而归。其《多心经》,至今诵之。”

  据胡适的《西游记考证》载:“ 民国四年,罗振玉先生和王国维先生在日木三浦将军处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影印行世。此书凡三卷,卷未有“中瓦子张家印”六个字。王先生考定中瓦子为宋临安府的街名,乃倡优剧场的所在(参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又卷十五),因定为南宋“说话”的一种。书中共分十七章,每章自有题目,颇似后世小说的回目、、、、、、内中有三点,尤可特别注意:

  (1)猴行者的加入。

  (2)深沙神为沙和尚的影子。

  (3)途中的妖魔灾难。”

  从这十七章中,可以看到《西游记》的雏形了。

  其书又云:“金代的院本里有《唐三藏》之目,但不传于后。元代的杂剧里有吴昌龄做的《唐三藏西天取经》,亦名《西游记》。此书见于《也是园书目》,云四卷;曹寅的《楝亭书目》(京师图书馆钞本)作六卷。这六卷的《西游记》当乾隆末年《纳书楹曲谱》编纂时还存在,现在不知尚有传本否。《纳书楹曲谱》中选有下列各种关于《西游记》的戏曲:

  《唐三藏》 一出:《回回》。(《续集》二)

  《西游记》 六出:《撇子》,《认子》,《胖姑》,《伏虎》,《女还》,《借扇》。(《续集》三)

  又

  《西游记》 四出:《饯行》,《定心》,《揭钵》,《女国》。(《补遗》)

  《俗西游记》 一出:《思春》。

  、、、、、、钱曾《也是园书目》记元、明无名氏的戏曲中,有《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一本,这也是猴行者故事的一部分。大概此类的故事,当日还不曾有大规模的定本,故编戏的人可以运用想像力,敷演民间传说,造为种种戏曲。那六本的《西游记》已可算是一度大结集了。”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先生叙述的《西游记》的源流。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中道:“至玄奘入竺,实非应诏,事具《唐书》(百九十一《方伎传》),又有专传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佛藏》中,初无诸奇诡事,而后来稗说,颇涉灵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有猴行者深沙神及诸异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藏》(陶宗仪《辍耕录》);元杂剧有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锺嗣成《录鬼簿》),一名《西游记》(今有日本盐谷温校印本),其中收孙悟空,加戒箍,沙僧,猪八戒,红孩儿,铁扇公主等皆已见。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后来渐有明刊本《西游记》百回本出现,皆题有“华阳洞天主人校。 郑振铎《西游记的演化》云 :“今存的明刻本吴氏西游记,尚有:(一)鼎锲京本全像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藏,题“闽建书林杨闽斋梓”,上图下文,全为闽南书坊的款式。亦为二十卷,亦有陈元之序,而序末年月,已改为“癸卯夏”,盖即万历三十一年,去世德堂本的刊行已十一年。(似即据世德堂为底子,故以京本相号召。闽南书肆,凡翻刻南京、北京书,皆冠以京本二字,以示来源,有别杜撰。其风殆始于南宋。)

  (二)唐僧西游记日本帝国图书馆藏,似亦万历间刊本,而从世德堂本出者。惜未详为何人所刊。

  (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日本内阁文库藏。亦同世德堂本。卷首插图,几一百叶二百幅。有题“刘君裕刻”者;当为启、祯间刻本。(以上三本见孙楷第的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平图书馆出版)其面目都是和世德堂本不殊的。在世德堂本之前,有无更早的刊本,却不可知,世德堂本题“华阳洞天主人校”,此华阳洞天主人,似即陈序中所谓唐光禄。

  陈序很重要,惟关于作者则游移其辞:……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余览其意,近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旧有序,余读一过,亦不著其姓氏,作者之名。

  彼时,似不知此书出于吴承恩手。惟既有“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语,则吴氏或尝为“八公之徒”欤?嘉、隆间的文人们,出入于藩王之府,而为他们著书立说者不少概见。吴氏殆亦其一人。惜所云“旧序”,世德堂本未刊入,今绝不可得见,未能一窥其究竟。 ”

  但皆不知华阳洞天主人为谁。或云是长春真人丘处机,因其弟子李志常著《长春真人西游记》,有虞集故于百回本《西游记》本序云:“此国初邱长春真君所纂《西游记》也,”当为误传。

  故胡适《西游记考证》又云:“我前年做《西游记序》,还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只能说:‘《西游记》小说之作必在明朝中叶以后’,‘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见《小说考证》卷二,页七六,引山阳丁晏的话,说据淮安府康熙初旧志艺文书目,《西游记》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作的。《小说考证》收的材料最滥,但丁晏是经学家,他的话又是根据《淮安府志》的,所以我们依着他的指引,去访寻关于吴承恩的材料。现承周豫才(鲁迅)先生把他搜得的许多材料钞给我,转录于下:

  [天启《淮安府志》十六,《人物志》二,《近代文苑》]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于家。丘少司徒汇而刻之。

  [又同书十九,《艺文志》一,《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康熙《淮安府志》十一,及十二]与天启《志》悉同。

  [同治《山阳县志》十二,《人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工书。嘉靖中岁贡生(查选举志亦不载何年),官长兴县丞。英敏博洽,为世所推。一时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家贫无子,遗稿多散失。邑人邱正纲收拾残缺,分为四卷,刊布於世。太守陈文烛为之序,名曰《射阳存稿》,又《续稿》一卷,盖存其什一云。

  [又十八,《艺文》]吴承恩:《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

  光绪《淮安府志》廿八,《人物》一,又卅八,《艺文》,所载与上文悉同。又《山阳志》五,《职官》一,“明太守”条下云:“黄国华,隆庆二年任。陈文烛字玉叔,沔阳人,进士,隆庆初任。邵元哲,万历初任。”焦循《剧说》卷五引阮葵生《茶余客话》云:

  旧志称吴射阳性敏多慧,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今不知“杂记”为何书。惟《淮贤文目》载先生撰《西游通俗演义》。是书明季始大行,里巷细人皆乐道之。……按射阳去修志时不远,未必以世俗通行之小说移易姓氏。其说当有所据。观其中方言俚语,皆淮之乡音街谈,巷弄市井童孺所习闻,而他方有不尽然者,其出淮人之手尤无疑。然此特射阳游戏之笔,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

  (此条今通行本《茶余客话》不载)

  周先生考出《茶余客话》此条系根据吴玉搢的《山阳志遗》卷四的,原文是:

  天启旧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吴玉搢也误认邱长春的《西游记》了。邱长春的《西游记》,虞集作序的,乃是一部纪行程的地理书,和此书绝无关系。 阮葵生虽根据吴说,伹已不信长春真人的话;大概乾隆以后,学者已知长春真人原书的性质,故此说已不攻自破了。

  吴玉搢的《山阳志遗》卷四还有许多关于吴承恩的材料,今录于下:

  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吴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荐绅台阁诺公皆倩为捉刀人。顾数奇,不偶,仅以岁贡官长兴县丞。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失传。邱司徒正纲收拾残缺,得其友人马清溪、马竹泉所手录,又益之以乡人所藏,分为四卷,刻之,名闩《射阳存稿》(又有《续稿》一卷)。五岳山人陈文烛为之序。其略云:“陈子守淮安时,长兴徐子与过淮。往汝忠丞长兴,与子舆善。三人者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论文论诗,不倦也。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徐失生与子深韪其言。

  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沈辞渊深,浮藻云骏,张文潜以后一人而已。”其推许之者,可谓至极。读其遗集,实吾郡有明一代之冠。惜其书刊板不存,予初得一抄本,纸墨已渝敝。后陆续收得刻本四卷,并续集一卷,亦全。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据此,是隆庆初(约157O)陈文烛守淮安时,吴承恩还不曾死。以此推之,可得他的年代:

  嘉靖中(约155O),岁贡生。

  嘉靖末(约156O),任长典县丞。

  隆庆初(约157O),在淮安与陈文烛、徐子舆往来酬应,酒酣论文。

  万历初(约158O),吴承恩死。

  他大概生于正德之末(约152O),死于万历之初。天启《淮安志》修于天启六年,当西历1626,去吴承恩死时止有四五十年,自然是可靠的根据了。”

  《中国小说史略》则云:“《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作。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

  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潜研堂文集》二十九)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昀(《如是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决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作者为何人。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话》)等,已皆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吴玉(《山阳志遗》)亦云然。”

  于是自此之后,《西游记》的百回本作者便确认为明代的吴承恩了。

  《西游记》之后,又有评议此书数种:

  明李贽《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清人山阴悟一子陈士斌《西游真论》(康熙丙子尤侗序)

  清人西河张书绅《西游正旨》(乾隆戊辰序)

  清人悟元道人刘一明《西游原旨》(嘉庆十五年序)

  又有续书数种:

  明董说《西游补》,共十六回。

  《后西游记》六卷四十回,不题何人作。

  《续西游记》,共一百回,明代无名氏作。

  《滑稽小说无理取闹之西游记》,一回,清我佛山人(吴趼人)著

  《也是西游记》二卷二十回,铁沙奚冕周起发,青浦陆士谔编述

  《新西游记》五回,冷血(陈冷)著《新西游记》六卷三十回,煮梦(李才)著

  《西游记佚闻》,冥飞著

  另有现代柏杨《西游怪记》、童恩正《新西游记》、钟海诚《新西游记》、今何在《悟空传》等别生枝节。鄙人也以《西游记》中的人物猪八戒为主角,在网上写了一本《天蓬封神传》。

  以一块石头始,以一部传奇终,此石亦可谓奇矣。天下之石众矣,此石独以不懈之努力,终得成不朽之功业,此非石,心也。心有恒志,如效此石,大道可成也。

二、[历史考据]什么是佛教

  什么是佛教?

  问:佛教的教主是谁?

  答:这个人说起来是全世界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知道的。他是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成道后称为释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时候,已经通晓世间的一切学问,到了年纪稍微大些,看见世界上的人和物互相残杀,互相吞吃,循环不停,又感到生老病死是免不掉的,就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苦的,非求一个解除苦恼的方法不可。

   因此到了十九岁那年,他放弃了富贵荣华,出家修行。在修行的时候,受过许多艰苦,时常忍着饥饿,但却绝对不因此灰心。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得了道成了佛。成佛以后,就在各处说法劝化他人。无论什么人能照他说的话去做,就可以解除苦恼,就可以享受永久的快乐。释迦牟尼佛这样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知道他八十岁的时候就涅槃了。以后佛的弟子们把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讲到的道理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我们所念的经。我们经常谈起的佛,就是这位释迦牟尼佛。

  问:你说的涅槃,是什么意思呢?

  答:那两个字的道理很深,不容易拿俗话来说明。涅槃的意思,粗浅的讲,就是除尽了一切烦恼,到了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宁静的境界。佛为了教化世间的人,所以才出现世间,同世间的人一样的生活,等到教化的事办完了,佛就离弃肉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久安全和平、快乐安宁的境界中去了,那境界就是涅槃。不了解佛的人,看见佛入了涅槃,就说佛死了,其实佛事永远不会死的。佛如果会死,那就和凡人一样了,那还能算是佛吗?

  问: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现在,有多少年了呢?

  答:佛降生公元前约565~486年中间,相当于我国周昭王二十四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

  问:学佛的不都是出家的和尚吗?

  答:不是的。学佛人不一定都是和尚。无论做哪张工作的人都可以学。只要能诚心学佛,不一定都要出家。古今因学佛而往生极乐世界的在家佛教徒是很多的,他们就是在家中专心念佛所得的成就。这就是事实上很好的说明。

  问:听说佛教的道理很深,历代学佛的都是名人学士,像谢灵运、苏东坡、白居易、柳宗元等有大学问的人,那么,像我这样平常的人,不是够不上学习了吗?

  答:这倒并不是这样。比方大海里的水,不管多么大的动物,不能把海里的水喝完;不管多么小的虫子,都能去喝一个饱。佛法的深广也和大海一样,即使绝顶聪明的人也不能够把它学尽,然而一般的人也一样能够学习的。

  问:佛教里的事情也可以对不学佛的人说吗?

  答:佛教徒所信的是正大光明的真理,哪有不能对人说的事情。因此,一切经纶完全公开,什么人都可以研究,不比别的教门,偏要说有什么真言秘诀不传教外的人。

  问:学佛的人不贪图财宝和势力吗?

  答:真正学佛的人是不贪图的。你想,释迦牟尼佛抛弃了一国的太子不做,无数的金银财宝不要,他可是贪图钱财势力的吗?学佛就是学佛的思想,学佛的行为,自然也不该贪财图势了。

  问:这样说来,经商办厂,做政府官员也不可以了?

  答:不过,要知道,办厂生产,经商流通,为大众需要服务,用自己的精神或劳力,换几个钱以养活自己和家庭,这不算是贪财,政府官员只要能真诚地为大众谋福利,保卫弱者的利益,这不算贪势力。

  问:和尚是专门学佛的人,怎么有些和尚很胡闹呢?

  答:什么事情都可以一概而论,和尚是出家的佛弟子,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有品质善良的,有品质下劣的,有动机纯正的,有动机不纯的,有懂法的有不懂法的,怎么能要求他们个个都好呢?你所说的,只是个别的习气不好的人罢了。

  问:那么请你举几个品质高尚的大德法师给听听好吗?

  答:古时候玄奘、鉴真、一行,近代的印光、弘一、虚云等高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代佛宣传,对人讲说佛法,劝人为善,福国利民,化度众生,是对世间大有利益的。现在虽然不及古时候,可是到处仍有讲经说法的,一面自己修行,一面化度人家的高僧。因为你没有学习佛法,不熟悉佛教界内的情况,所以看不懂。你只看见不懂佛法、不守清规的庸俗僧人,便怀疑佛法不好,那可就大错了。

  问:和尚也有懂佛法和不懂佛法不同的两种,我也知道了,相信了,但是有些研究过佛学的人,他们的人品怎么不见得好呢?

  答:这也是不可一概而论的。佛教徒良莠不齐,不能归罪于佛教。要知道,一大片谷地里面有几根稗子,这是难免的。况且这些少数略懂佛法,品行不正的人,若是全不懂佛法,他们的行为可能更坏理。再说,学佛不是一发心修行就可以把行为修正过来的。一部分学佛的人确是真心学佛,可是他们过去世所带来的恶习气,一时不容易除掉,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反不如恶习气浅,而没有学佛的来的正直。可是我们只见他们行为不端正,而不知道他们暗地里在对佛深深地忏悔,毅然决然的想逐渐洗清自己的污渍哩。对于这种人,我们应当以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同情他们、鼓励他们,对于他们的前途,寄予极大地希望才是。

  问:你所说的是对的,一个人马上要把他的恶习气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

  答:还有一点,学佛要真信实践,不是披上袈裟、挂串数珠、念句佛号,就算尽学佛的能事了,说是真正的佛教徒了。真实学佛的,一定要心心念佛,坚持五戒,奉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嗔、不痴),修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那一部分借学佛为名,行偷盗之实的人,我们怎么可以承认他们是佛门弟子呢?譬如我们不能误认为穿着漂亮西装,披上雪白工作衣,挂了个听诊器的就是医生。一定要考察他的医理是不是高深,为病人诊断是不是悉心研究,用药是不是准确;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部分的滑头医生,而怀疑医药是无用的。我们学佛是学习佛的行为和佛所指示我们的法门,布施学 一部分不守清规、以身谤法的和尚和居士,我们需以佛说的经典为学习的准绳,而依教奉行才是呢。

  问:从你以上所说的来看,相信佛教原来是有道理的,不是迷信的。但内容怎么样,也要请你说一说,我才肯相信呢。

  答:我们就谈一谈佛教的内容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5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