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长寿乐园

长寿乐园

第一节 修道成仙地,洞天福地多(一)

erjian2022-07-24 18:05:46长寿乐园73来源:巴马长寿网

  你了解你脚下的这个地方吗?嘿嘿,你可别小看了这个地方,这儿从前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你甚至有可能到访的就是神仙的洞府也说不定呢。

  别以为我是在和你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不信?听我慢慢说来。

  想想看“仙”字的繁体字是怎写的?对,写作“僊”。它左边是个“人”字,右边天空中漂浮的云朵,“仙人”就是在空中驾云行走的人。当然,蓝天下的腾云驾雾是绝难看到的,除非现代的特技;但雨天呢?山顶上云环雾绕,如人在山上,人在云雾中,会给人什么感觉?对,所以后人简化汉字时直接就用“山”和“人”组字,“仙人”就是山上之人。山上之人是谁?早先是寻食的先民,后来则是修炼的高人。所以你看,中国道家的神仙洞府都在山洞中,在山上。在那儿,他们可以饮风吸露,可以静静修炼,可以与上天(“神”)交流。修炼突破,可以长生不老,成了“神仙”;暂时还未突破,但也得道,可以长寿变化,便是“真人”。

  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好几个就在这儿!巢城北面的金庭山是七十二福地之一,含山县东关东北面的白石洞是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第二十一洞天”,隐居过彭祖、王乔等神仙人物!

  白石洞位于含山县城南约40里的白石山中。白石山东接太湖山,西隔裕溪河与银屏山相接,北面不远是金庭山所在的山系。白石洞被列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一洞天,号“琼秀长真之天”,相传就是彭祖在此修炼成道的地方。

  彭祖是上古五帝中颛顼的玄孙,原生活在彭城,即今天的徐州。相传他活了八百多岁,经历了尧、舜、夏、商诸朝,是世上最懂养生之道、活得最长的人。

  据说到殷商末年纣王时,彭祖已七百六十七岁了。纣王听说彭祖是个异人,想获得长寿的秘诀,就多次亲自前去请教,可是彭祖每次都用借口支吾过去。于是纣王便另想一法,托另一位得道的采女去向彭祖请教得道成仙、延年益寿的仙方。这个采女也精于修身养性,已二百五十岁,但看上去依然如二八妙龄。彭祖见采女有一定的根基,便向她解释了得道者与仙人的不同:“仙人虽然能长生不老,但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真性。得道者则不然,他们体魄强健,容貌光润,老而不衰,长在人间,寒热风湿不能伤害,鬼神精怪不敢侵犯,疾病灾害不能近身,嗔喜毁誉不能为累。”并告诉她:“其实,人的生命只要保养得当,都可以活到一百二十岁;稍为懂得点道,能活到二百四十岁;懂得多点,可活到四百八十岁;如果精通于养生之道,就能不死长寿了。保养寿命之道,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要伤害性命而已。”

  彭祖还告诉她养生之道:“冬天保暖,夏天避暑,四季随时调节,就能使身体舒适;美色娇躯,淡淡品尝,不要过度纵欲,就能使精神通畅;车马服饰,知足不贪,就能使志向专一;八音奏鸣,五色相宜,视听和悦欢乐,就能使心气平和。凡事都有限度,超过限度,就不能养生,只会招来祸患。伤身害性的事情很多:用脑过度伤人,忧虑悲哀伤人,极度高兴伤人,愤怒郁结伤人,汲汲追求伤人,阴阳失调伤人……避开各种伤身之事,顺着天地阴阳之道,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

  这些“秘诀”其实一点也不深奥,说的都是简单的生活常识:冬天保暖,夏天避暑;对美色,不要纵欲过度;对生活,不要贪得无厌;不论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要心气平和。凡事要有节制,超过了度,就不能养生,只会招来祸患。有的人为什么活不长呢?因为做了很多伤身的事,比如用脑过度、忧虑悲伤、愤怒郁闷、兴奋狂喜等。

  彭祖将他的师傅写的养生保寿的要诀《九都》诸经全部传给采女。采女回复纣王,纣王亲自效验后,果然灵验。他害怕别人都掌握这种养生长寿之秘诀,就下令全国禁止传授彭祖的道术,违令者斩,甚至还想害死彭祖。彭祖预知了纣王险恶的用心,就离开彭城,不知去向了。有人说他去了尚未开化的巴蜀,今天的彭山县据说是他的落脚地;也有人说是去了西域,听说一百多年后,有人在流沙国里见过彭祖。

一、古人说房中之三大禁忌

房中养生学的主旨是固精养生,除了遵守性事的节度、“节之以礼,交之以时”外,古人还规定了性事生活的诸种禁忌及其注意事项。

    欲不可绝

    性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一切生物繁衍的基础。有了性,自然界才有了朝气勃勃的生机,《易.系辞下》写道:“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孟子.告子上》说:“食、色,性也”,性是人的自然本能,如同饮食一祥,性欲是人的生理需要。”性需求和食欲一样是每个人应该获得满足的最基本要求。《老老恒言》说得好:“男女之欲,乃阴阳自然之道”。在古人看来,人的性欲不仅应该获得满足,而且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天地阴阳之道。所以,性与性欲是人的一种本能,是“造化自然之理也”。

    对于人的性的这种生理需要,古房中养生家认为是不能戒绝的。葛洪《抱扑子.绎滞》说:“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於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强调男女阴阳交合不能人为地压抑,根本的方法是要遵守一定的法度,如果这种需要与欲望受到压抑,那么就会发生疾病,甚至使寿命缩短。《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八.房中补益》写道:“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强抑郁闭之,难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浊,以致鬼交之病,损一而百也。”孙氏的提法是合乎实际的。未婚男子往往易发生遗精、滑精、精浊等病,其原因是意动神摇,精失闭藏所致。

    关于女子,失其正常的交合亦会致病。《妇科玉尺.月经》写道:“昔人谓精至,十年无男子合则失调;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调,不调则瘀不去,或溃而入骨或变成肿,故云室女忧思积想在心,则经闭而痨怯者多”,接着又写道:“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宠之妾,寡居之妇,庵院之尼,欲动不能遂,感愤不得言,多有闭经之疾。”可见违背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强行压抑情感是有害的。关于这方面的道理,《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绝篇》指出:“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本,故精盛刚思至,血盛则怀胎。若孤阳绝阴,独阴无阳,欲心炽而不遂,则阴阳交争,乍寒乍热,久而成劳”。可见男女双方的性欲与性要求得不到正常的舒展,受到压抑,就会损害健康。《养生四要》说得好:“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存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设如方士所说,必绝谷,必休妻,而后可以长生,则枵腹之瘠,救死不赡,使天下之人坠厥宗者,非不近人情之惑钦”,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分析,还是从养生防病方面衡量,人的性欲与性要求是不宜完全戒绝的。显然这个主张与禁欲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一组调查资料表明,终身不婚与已婚者的平均寿命相比,后者笔前者长。足见古人的见解既合乎人情,也包含科学道理,事实上有节制约的房事有益于男女双方健康,被誉为长寿的秘诀。

    竹简《合阴阳》云:“昏者,男之精将;早者,女之精责(积)。吾精以养女精,前脉皆动。皮肤气血皆作,故能发闭通塞,中府受输而盈。”大意是夜晚,男子的精气旺盛;早晨,女子的精气蓄积。以我的精气补养女方的精气,前阴部位的筋脉都因高度兴奋而得到运动,皮肤平展而气血流畅,所以能够开郁而通塞,故五脏六腑均可受到补益。可见男女交合为什么有益于身体,从这里可以得到悟解。如前所述,和谐的性生活,可使男女双方达到一种艺木享受,首先是心理上的舒展,这无疑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绝篇》说:“圣人不绝和合之道,巨贵于闭密以守天真也”一方面房事不可戒绝,一方面又要有节制,“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这对于保持性功能的正常是有益的,进而推迟衰老。有研究说明,人的衰老首先表现为性的衰老,行而有节,保持性功能的正常,就可能延缓人的衰老。这可能就是“欲不可绝”的内在含义。

    所以《素女经》写道:“黄帝问素女曰:今欲长不接,为之奈何?素女曰:不可。天地有开合,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长不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练气数行,去故纳新以自助也。玉茎不动则劈死其舍,所以常行以当导引也。”禁欲或者独身,对于男女来说都是不可以的,天地有开合,阴阳有施化,人是按天地阴阳的法则,随四时的变化而生活宇宙间的;长期不交接或强制独身,精神意志不能宣畅布达,脏腑气血向阳闭塞阻隔,这是违反正常生理的,不可能达到自我补益,养生延寿的目的。只有经常的吐故纳新,修炼气功,导气下行,才可防止性功能的衰退,阴精深藏。由此观之,欲不可绝是叫人不要禁欲,但宜节之,人“若非佛老之徒,弃人论,灭生理也。构精者,所以续纲常也;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养生四要》)。说到底欲不可绝的宗旨仍然是为养生益寿。

    欲不可早

    简要地说,欲不可早是指性生活的开始不宜过早。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一方面认为男女婚嫁是天经地义的,“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易.归妹》),一方面又反对男女授受不亲,认为这是礼的一种表现。因此从我国传统文化来说,婚姻的开始,才象征着夫妻两性性生活的起始,洞房花烛夜才是性生活的起点,一夜之间处女变成了妇女。从这个意义上说,欲不可早的内涵是不宜早婚。

    古人早就观察到,人的生殖能力与性机能和性器官的发育要经过一个相对教长的时期,才能完全的成熟,而生殖能力的具备,并不意味着性生活的条件已经形成。前已述及,《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可能有子。因为在这个阶段,男女天癸至,已具备了生殖能力,阴阳交合也可能有孕育。但是人的性机能与性器官并未完全的发育,是不宜结婚,而过早的结束性生活的。只有到了男女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标志着男女性的发育已经成熟,这时才考虑婚嫁大事。所以南齐《褚氏遗书.问子篇》写道:“合男女必当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聚;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现已证实,在这个年龄结婚是合乎生理要求的,而且从男女性机能的发展、变化而言,男子大于女子十岁左右,也是合乎男女生理实际的。可见,从生理发育看,女子天癸未裕,不可近男色;男子方苞未开,不可近女色。

    人们都十分清楚,结婚就意味着新的家庭的诞生,意味着生儿育女,意味着要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这不仅仅是具备了婚嫁的生理机能所能解决的,需要知识与才能,需要社会实践经验,需要处理各种大事的独立决断能力,因此,必须具备心理与社会应激能力。然而这种知识与才能的积累,心理素质的提高,古人认为也要经历几个阶段。《礼记.曲礼》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室即妻室。因为这时“男子三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厦,行孝地,博学不教,内而不出……始理男事”(《礼记.内则》)。对于女子来说,则应具备“通于织纫纺绩之事,文章之美,不若是则上无以孝于舅姑,而下无以事夫养子”。这就是说,男女婚嫁时应当获得独立于社会的能力,能够担当起做父母的责任。古谓“三十而立”。在事业取得成就,在身体上有最充实的发育,才考虑婚嫁大事,于国、于家、于己都是有益的,这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古人认为男子三十而有室,女子二十三而嫁,是最适宜的婚龄。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科学的。因为他不但包含了身体发育方面的内容,而且考虑到了人的社会实际能力。我国目前法定的结婚年龄下限是男子二十二岁,女子二十岁,更鼓励与提倡晚婚、晚育。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但崇尚多子,又是上古的遗俗。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儒家信条影响极为深远,至今仍象一个幽灵在人们心中徘徊,以历代皇帝为代表的上层统治阶级,为了“重国广后嗣”,专门娶未成年的少女为妾,希望子孙繁衍昌盛。但往往事与愿违。道理在于“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完而伤,未实而动,是以交而不孕”(《褚氏遗书.问子篇》)。笄是妇女束发用的簪子,女子到了十五岁方能插上簪子,以发型作为许嫁的象征。未笄既未成年的少女,因未发育完事,阴精早泄,所以不孕。关于这一点,《景岳全书.子嗣.十机》指出:“童稚乃女子之时机也。方包方萼,生气未舒,甫童甫笄,天癸未裕。曾也有未实之粒可为种不?未足之蚕可为茧不?强费心力,而年衰者能待乎?其亦不知机也矣。”所谓时机,就是指掌握男女双方发育成熟的蚕能吐丝作茧。这里没有把握住胎孕的时机。少男少女,发育没有成熟,等于花还只是花苞或花蕾时,生发之气没有舒展,肾精肾气没有充裕。没有见过尚未成熟的果实可作种子用,也未见过尚未成熟的蚕能吐丝作茧。这是没有把握住胎孕的时机,所以不孕。即使偶尔受孕,“而子脆不寿”,不合优生原则。故此甫童甫笄,不能破阳太早,不能泄阴太早。

    尤令人忧虑的是男女“交合太早,破丧天元,乃夭天由”。男子以精为本,妇子以血为本。“男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精伤及肾,血伤及肝,肝肾亏损,根本不固,是罹患疾病的缘由。而且这种病理性的损害,不只限于年少之时,至壮年、至老年还会表现出来。《万氏家传养生四要.寡欲》指出:“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泄,五脏有不满之处,他日有难形状之疾。至于半百,其阳已痿,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复近女以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漓,大便干涩,髓竭则头倾足软,腰脊酸痛,尸居于气。”所以“年少之时戒之在色”,是颇有见地的。

    阴阳和合,男女交媾,乃自然之道。但男子必三十而有室,女子必二十三而嫁,于养生延年,乃孕育优生都有益处。方苞方萼,生气舒展,男阳女阴,天癸充裕,方可近男女,女思男,所以“欲不可早也。”

    欲不可强

    欲不可强的提法,首出《三元延寿参赞书》:“《素问》曰:因而强力,肾气伤及,高骨乃坏。注云:强力入房也。”人类的性活动虽然是一种自然本能,不能压抑,只能顺其自然之性而加以调整,但也不能超越男女本身所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身体条件、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而勉强行房,不能为之而为之,不可为之而为之,就是所谓强力入房。按此引伸之,凡身体不具备交合的条件而为之者,属之;身体瘦弱,阳事不兴,嗜服丹石助阳之品而益之者,属之;意欲不合而强用之者,属之;阴茎不坚挺而强行同房者,属之;男子阳物坚挺,久刺不已,女情已过,阳兴不休者,亦属之,还可举出一些。显然,这些行房的方法不合房事法度,不仅不可能使夫妻双方神和意感,情洽意美,而且主要的对双方身体与心理健康带来不少损害,与房中养生的主旨相差甚远。所以《玉房指要》大声疾呼:“勿高自投掷,颠倒五脏,伤绝脉络,致生百病也。”

    关于强力行房的害处,古房中养生家不惜笔墨,铺陈于书。《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强篇》写道:“强力行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脊不能俯抑……书云:阴痿不能快欲,强服丹石以助阳,肾水枯竭,心火如焚,五脏干燥,消渴立至。近讷曰:少水不能灭盛火,或为疮痈。”不顾身力条件,而强行交合,使精液耗伤,肾藏精,生髓,精伤及肾,损髓,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不能曲伸。本来阴茎痿软,企图一时之快,嗜服丹石热药,一则以壮阳快欲,一则企图长生不老,结果所得其反,误了性命。至孙思邈才大声呼吁,力戒丹石热药,使后来者不重道覆撤。

    夫妻性生活贵在和谐、欢畅,男欲而女应,女欲而男从。如果一方欲为,而另一方心欲不从,勉强交合,于健康有害。《玉房秘诀》:“心意不欲而强用之,则汗泄气少,令人心热,日冥冥”,列为其损之一,故应尽力避免。《景岳全书.子嗣.十机》亦写道:“阳强阴弱则畏如蜂虿,避如戈矛;阳弱阴强,则闻风而靡,望尘而北。强弱相凌,而道意合者鲜矣。”男强女弱,则女畏男;女强男弱,则男惧女,此时强行交合,能成功者实在少见。这也是“欲不可强”内涵之一。解决的方法是男女双方要善于抚慰,激发起彼此的性欲与性兴奋,聚精会神,务得其心。

    但是,对于男子来说,由卒暴施泄、交接不从容和缓,而致损伤者最为多见。《千金方》“男子盛衰,何以为候?彭祖曰:阳盛得气,则玉茎当热,阳精浓而凝也。其衰有五:一曰精泄而出,则伤气也;二曰精清而少,此内伤也;三曰精变而臭,此筋伤也;四曰精出不射,此骨伤也;五曰阴衰不起,此体伤也。凡此众伤,皆由不徐交接而卒暴施泄之所致也。”意思是说,男子体质壮盛,性兴奋时,阴茎充血勃起,而有温热的感觉,所泄的精液浓稠而凝滞。男子精气虚损的情况有五种,一种是精液易出,这是气伤的表现;二是精液清淡而量少,这是肉伤的象征;三是精液颜色改变而有臭味,这是筋伤的反映;四是精液自动滑出,而不是射泄的,这是骨伤的结果;五是阴茎痿软,不能勃起,这是阴茎的本体受到损伤。这几种情况,都是交接时动作粗暴,急上急下,仓促泄精所致。以上孙氏所述,并非危言耸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文化程度教低,缺乏必要的修养,加上性的知识贫乏,交接不得体者并非少见。

    从交接的法度分析,男子的强力行房还表现在,“阴不坚而强用之,中道强写(泄),精气竭”,这也是不合节度的。《玉房秘诀》写道:“意贪交接而茎不起,可以强用不?玄女曰:不可以”。仅有交接的欲念,而神气未至,阴茎未能竖起,是绝对不能交合的,否则就导致精气竭绝。

    此外,男子强力行房,对于女子亦有害。例如玉房尚闭不开,而强刺之,则伤肺;男子阳而不兴,久刺不已则伤腹等。其中究竟有无必然的因果联系,则似还有待于实践资料的进一步证实,但这种不正确的交接方法于健康有害则是肯定无疑的。

    《三元延寿参赞书.欲不可强篇》写道:“书云:勉强房劳者成精极、体瘦、惊悸、梦泻、遗沥、便浊、阴痿、小腹里急、面黑、耳聋。真人曰:养性之道,莫强所不堪尔。抱朴子曰:才不遗,强思之;力不胜,强举之,伤也。甚矣,强之一字,真戕生伐寿之本。……欲强之,元精去,元神离,无气散,戒之”。由此观之,强力行房百害而无一利,其根本的原因是强力交合,使精去、神离、气散,所以要极力戒之。这对于贪图淫佚者,是最好的清醒之剂。

  更多两性趣闻,请登录

二、浅论中国古代性科学 (原创)

浅论中国古代性科学

  《中国医药报》林平顺  

  研究性科学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保证优生优育;有利于保持家庭的和睦幸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但是,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规定了严格的男女之间的“礼”,即所谓的“男女大防”,《礼记·内则》就载有繁琐的男女之“礼”,如“男女七岁不同席”,“男女授受不亲”,“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bi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同衣裳”,“内音不出,外音不入”,“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等等。《女论语》上也说:“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  那么,中国古代是否对“性”讳莫如深呢?事实正好相反,中国古代对“性”相当重视。性科学在中国古代称“房中术”,不仅包括性技巧,还跟气功、医学、药物学等密切相关,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健康长寿,即养生或养性。  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载有“房中八家”: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三十六卷,尧舜阴道二十三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白阴房二十卷。这八家著作现已全部散失。房中术专著可靠的记载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淳于意对汉文帝自述师承时,提到他的老师阳庆曾传给他一部“接阴阳禁书”。此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帛书中有《合阴阳》、《十问》、《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等房中术著作。班固在著录八家房中术著作之后有一段诠释:“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性,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违者韦顾,以生疾而殒性命。”《后汉书·方术列传》也有甘始、左慈和东郭延年等向曹操传授房中术的记载,曹操《龟虽寿》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道,可得永年。”即有以房中术养性延寿的含义。  可见,中国古代的性科学是一个关系到性命健康长寿的严肃课题。正因如此,不仅道家中人著有许多房中术专著,历代医家也多有参与房中术的著书立说。道教经典《抱朴子·遐览》载有《玄女经》、《素女经》、《彭祖经》、《陈赦经》、《子都经》、《张虚经》、《无门子经》、《容城经》等房中术专卷。《随书·经籍志》载有:《玉房秘诀》八卷,《徐太山房内秘要》一卷,《素女秘道经》一卷,《新撰玉房秘诀》九卷,《素女方》一卷,《彭祖养性》一卷,《郑子说阴阳经》一卷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葛洪撰写的一卷《序房内秘术》。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甄权的《古今录验》,王焘的《外台秘要》等亦有较多篇幅论述房中术。宋代,日本人丹波康赖于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写成一部系统的房中术资料汇编《医心方》,共二十八卷,收集了《素女经》、《玉房秘诀》、《洞玄子》等房中术专著的大量内容。  将中国古代房中术与现代性科学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对房中术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首先,中国古代房中术认为性压抑是有害的,这一点已为现代性科学所证实。如《素女经》曰:“由于阴阳不安,性欲深重,即鬼魅假像与之交通。”《神仙传·彭祖》曰:“人失交接之道,故有伤残之期。”《抱朴子·释滞》更是明确地指出:“人复不可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至壅阏之病。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也。”   其次,中国古代房中术认为性生活的和谐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洞玄子》曰:“若男摇而女不应,女动而男不从,非直损于男子,亦乃害于女人。”所以男女的性生活应该“徐徐嬉戏,使神和意感”。《千金要方·养性》也强调:“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这些观点,跟现代性科学所建议的也完全一致。  此外,中国古代房中术尚论及如何过性生活才能有利健康,为什么会出现性功能障碍以及如何治疗等问题,与现代性科学的论述非常吻合。中国古代房中术关于女人在什么情况下宜于受孕,如何注意妊娠期的卫生等问题的论述,也已具有现代性科学的水平。   当然,中国古代房中术也不能完全摆脱历史的局限性,它的某些内容存在迷信成分以及歧视和摧残女性的封建糟粕。如《神仙传·彭祖》中所说的:“美色淑质,幽闲娱乐,不致思欲之感,所以通神也。”以及道教房中术著作所强调的“采阴补阳”说等等,均是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房中术,继承中国古代性科学精华时,所应该摒弃的。(2000.12.7)

  文章来源:

三、从皇帝大臣说起中医五脏六腑的地位

  从皇帝大臣说起五脏六腑的地位

  编辑:林鼎盛

  我们可以将中医的五脏六腑都对应比喻为一定身份的人,通过角色来演绎各脏器的一些功能特点:

  一、五脏:心、肝、脾、肺、肾;

  1、心为君主之官:

  假设把五脏六腑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心就是君主、皇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统摄身体的五脏六腑。

  既然有君主,自然还有太监、丫鬟、大臣士兵等层层包围着她、保护着它,这种层层包围、保护,使得心不受任何邪气干扰,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心不受邪”。

  心像君主一样主宰着人体的血脉运行,四肢百骸的营养都依赖心脏所泵出的血液供应。心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必然是一个好的精神领袖,统摄着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它的功能状态决定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

  2、肝为”将军之官”。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古人对将的要求是很全面的,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一个好的将军,首先是智慧很重要,然后是全面的素质,比如,南宋的岳飞,他用他的忠肝义胆和文武之道,维持了南宋江山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使老百姓得到了一定时期的安定生活,那么肝脏是怎样用它的智慧来维护人体的。

  将军对稳定军心起到核心作用,所谓的大将风度,就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气概。

  人体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而七情也就是人体内潜伏的杀手: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当人心情稍有激动时,肝脏产生疏泄功能,调节排除掉情绪之气,人才能得以安全的度过生命的旅程。因而,肝将军就是克制这些杀手的脏器。

  肝藏血,藏血显示着肝脏的能力与勇气和牺牲精神,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肝,人在睡觉时,全身的血液经过肝脏,这个时候,肝脏的负担很大,肝脏要将血液中的毒素杂质进行化解,送到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以保证血液的新鲜,血液在运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肝脏在化解这些有毒物质时自身也受到很大的危险,比如酒精肝,就是肝脏在排解酒精之毒时自己中毒了,脂肪肝,就是肝脏在排解脂肪时自己被脂肪包围了,也就是说,一个将军,在战争中肯定会受到伤害,中国有很多将军就是在战争中落下了累累伤痕,比如独臂将军余秋里,独眼将军刘伯承。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职责还是不顾自身的安危要去完成自身的使命。肝脏同样也是这样在完成自己的使命。”肝”——人体的化工厂,又是营养仓库,更是解毒中心。外来的、体内形成的毒素,都需要肝来分解。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等的代谢都由肝来完成;血和营养成分都由肝来收藏和供应。

  肝藏魂,”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魂”,神是人的父母两精产生的阴阳之气的表现,魂又是神的代表,人的魂有赖于肝脏的收藏与保养,魂的安身代表着收敛与内气,传说中,得以长寿八百岁的彭祖有一句话叫“精神内守,服食诸药,得以长寿”。长寿的秘诀在于肝脏能否健康,能否将人的魂安稳住,肝在五行中属木,长青之木,在于内部结构既紧密又条达,“赵有廉颇,不敢小窥”,人体的将军是保证人体正常寿命的常青树。

  肝病之源——郁,肝病都是郁而产生的,所谓的郁,就是疏泄之气不能很好的运行,气郁在肝,导致郁而化火,火而生炎、七情之气长期排泄不出形成的,在诊断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病例。人的一生当中,许许多多的事情都要往开解,解不开就是郁。长期的不痛快,不舒畅,导致人疾病缠身。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肝这个”将军”是不喜欢被约束的,所以有”肝喜调达”的说法,就像树木的枝条一样,不受拘束、自由舒展,不能郁闷、憋屈。

  3、脾为”谏议之官”。

  古文说:“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我们都学过一篇文章,叫《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实际是暗示的意思,下属给上司提意见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直接指责上司,这在传统文化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古时讲究地位的尊卑。邹忌正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提示齐王。当时齐威王很骄傲,觉得全国人民都挺喜欢他,所有大臣也喜欢他、崇拜他、欣赏他。邹忌看出齐威王有这个问题,于是就告诉他:“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他说大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爱他,小老婆夸他漂亮,是因为怕他,而朋友夸他漂亮,是有求于他。也就是说,每个人夸他,实际上都是抱着自己的个人目的来的。齐王听到这个故事就清醒了,明白所有人夸赞他,都是有个人目的在里边的。如果邹忌直接说:“你太傻了,别人是怕你、有求于你,才会恭维你的。”这样直接提出来,齐威王肯定不爱听。所以中国的谏议之官,很会发现问题,并且很会给别人提醒。脾在人体当中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脾主一身肌肉

  脾在五脏这个大家族里面,就相当于一个丫鬟。因为”脾”的右边和”婢”的右边一样,都是”卑”,”卑”是地位低下的意思。脾相当于丫鬟,它很忙碌,哪儿出现问题,它就马上去解决,或者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在一个大家族里,最怕丫鬟得病,丫鬟一生病,就没人做饭、没人干活,这个家族就会处在一个瘫痪的状态。所以《黄帝内经》很强调脾的重要意义。”脾主一身之肌肉”,假如脾生病了,那么人体的肌肉就会出现问题,比如会出现痿证,即肌肉无力的症状或者重症肌无力等。

  脾主统血

  “统”是统摄的意思。脾统摄血不外溢,比如女子来月经,是往下流,可是如果脾统摄血的功能丧失了,血就可能会上溢。如果一个女子月经不调或者不来月经,医生会问她有没有过流鼻血的现象。流鼻血在中医里叫做经血倒流,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减弱,它就不”知周”了,也不”谏议”了,它会不管四方,这样,血可能就会到处流溢,不按照正常的路线走,从而出现经血倒流的现象。而且,脾在志为思,如果一个人过度思虑,也会伤害脾。

  这就是向君主反映问题的”谏官”。

  人体哪里出现问题,脾就会边着法儿把信息传递出去。

  另外,脾秉性缓和、中正,不偏不倚,所以能公正地反映问题,当然,李世民手底下的魏征脾气还是稍微大一些。

  4、肺为”相傅之官”。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也就是辅佐君主的宰相。历史上,最称职的宰相,莫过于中国第一宰相:管仲!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

  宰相自然是治理和调节的:

  一说:治节是制约,约束的意思。

  二说,相傅就是辅助君主(心),那么治节就应该是帮心散布政令的意思,所以治当治理讲,节当节律节令讲。

  也就是说,宰相是把帝王的意思化为行动,去推行并监督的人;但是他只定规矩方圆,让相应的地方官员去执行任务,使国家得治,这就是治节。

  其实说"治"就好,为什么多了一个”节”;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依”节”而治的:依法治国!

  《灵兰秘典论》的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

  但从低位尊卑角度,《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还可称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而”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这样的人物。

  肝作为相傅,协助君主治理国家,肯定要有赞同和支持君主的行为,又要有据理力争反驳和阻止君王的行为。否则,就变成那些【或者专与君主唱反调的人,或者只是君主的应声虫】。这些人,都是当不了相傅这个角色的。

  皇上出外打猎时,群臣只是跟在后面齐喊:【我皇威武!我皇加油】,即使遇到前有危险,也是如此。但是,相傅就不同了,他虽然也会像群臣一样大喊:【我皇威武!我皇加油】。但遇到前面有危险、前面不能去、某事不能干的情况,他就会阻止:【皇上,这不行的】!以至于有的时候-太宗只想干掉魏征那家伙!

  很多时候,相傅距皇上最近(哪怕是喊【加油】),但是,很多时候,相傅必须站到皇上的马头前【螳臂挡车】 -=== 没办法法啊!吃了这家饭,就得干这家事。哪怕掉脑袋,相傅必须这么做! === 治节嘛!

  肺主呼吸,它的特点是节律性很强,能够把心脏泵出的能量有尺度地布洒到全身,这种性格就像制造节律的宰相萧何一样,因此把肺称作”相傅之官”。

  总之:治节体现在

  1.呼吸;

  2.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

  3.辅助心调节血的运行;

  4.通过宣发肃降;

  5、调节津液运行输布排泄。

  5、肾为”作强之官”-大力士。

  《黄帝内经》把心比作君主之官;把肺比作相傅之官,相傅之官就是既像宰相又像皇帝的老师;而把肾比作作强之官,作强之官就相当于大力士。

  我们人的力气到底是从何而来呢?是从腰来的!从肾发出的力才叫做力量。所以,肾就相当于一个大力士。

  我引用一下古代的战车来做个比方。一般来讲,古代的战车上面一定要坐3个人,坐在前面中间的是车夫;然后左为贵,所以左边坐的是君主、将军或者元帅;右边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力士。

  大力士有两个用处:一是保护君主,他是君主的卫士,而且善于打仗,如果心这个君主出问题了,那一般是肾的工作没有做好;二是要推车,古代没有柏油马路,道路坑洼不平,车常陷入泥里,这就需要大力士把车推出来。

  我们理解了这个比方,就明白了心和肾之间的相互关系,肾是护佑心的。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出自《素问?脏气法时论》。传统讲义的解释是:作强———指精力充沛,强于所用,偏指体力。并引用唐容川说:”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髓在骨内,髓足则骨强,所以能作强,而才力过人也。”

  是说肾内部储藏的精气能够发挥起强大的作用,就像一个大力士。肾脏表面看起来静止不动,但里面蕴藏着生机,肾精充盛则人筋骨强健,精力充沛。

  因而,肾是身体力量的源泉!!做大做强的官!

  二、六腑:是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

  1、大肠为”传导之官”。

  “传导”有接上传下的意思,指大肠能够接受身体上部传来的食物糟粕,并向下转化为粪便排出体外。

  古代大肠号称”监仓之官”和”传导之府”,分广肠、空肠和直肠,对机体有至关重要之作用。

  2、小肠为”受盛之官”。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中医认为,小肠的一个功能是主吸收,有点像税务局,总是吸收精华。另一个是主改变,”化”就是把一个东西彻底地改变。

  “化”是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着的人,即把一个人彻头彻尾地改变。小肠接受容纳脾胃腐熟的水谷,并将之充分腐熟和吸收。按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将食物中能够消化的部分都化成人体能够吸收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元素——精,这就是”化物出焉”。精就是水谷变化以后的精微产物,是组成人体脏腑组织的最基本物质。小肠化的是精,也就是”液”,是人体气血的精华。从文字上解,”肠”字在古文里,都有畅通的含义,所以大肠和小肠都是通道。小肠这个通道主要管什么?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收了很多东西,但是它自己不能用,它必须把它的精华拿出来,上缴”国库”,然后由”肾”来做国库的管理员和支出官员。

  3、胆为”中正之官”。

  所谓”中正之官”,即决断者、裁判官。当人犹豫不决时,需要靠胆来拍板做决定。胆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决断能力,人们常说”胆大”、”胆小”,实际上说的就是胆的功能。胆功能良好时,人做事果断干脆;胆功能不好时,就会表现为胆小、没主见。

  11时到次日1时是胆经当令的时间,最适合睡觉,胆气充实,则行事果断,历史上就有一场战役就是因为主帅因为晚上被敌人屡次惊扰没睡好觉,第二天决断失误而丧师全军覆没的,那就是蒙古铁木真灭太阳汗的的战斗,太阳汗的皇后因为战败被铁木真立为皇后……

  4、胃为”仓廪之官”。

  “仓廪”是储藏粮食的地方,胃的官职就类似于粮仓的管理员。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胃负责接受和容纳食物,并经初步消化,转化成食糜,再下传于小肠,最终形成的精微物质经脾的运化而营养全身。

  《黄帝内经》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胃是什么?胃是五脏六腑的大海,这个海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海,五脏六腑就无源了。”水谷皆入于胃”,”水谷”就是指人们吃喝的东西,”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五脏六腑的精华全是从胃那里得到的。这是胃的一个重要作用。

  另外,”胃主血”。所谓的水谷精微到了人胃里以后,所提取出来的精华就是”血”。人体无处没有脉,无处没有血,所以人体处处都有胃的功能在那儿起作用。

  5、膀胱为”州都之官”。

  “州都之官”,类似于现在的市长。膀胱是人体内水液所归的地方,水液逐渐汇集起来就像一个大都市,因此说膀胱是”州都之官”。

  6、三焦为”决渎之官”。

  三焦是六腑之中比较特殊的一个,大致分布在人体的头面、胸、腹腔部位。目前学者对三焦的某些概念尚存在争议,有的说它”有名而无形”,有的认为它对应于人体胸腹腔的某些脏器。但是相比于研究三焦具体在哪,学者们更愿意关注三焦的生理功能,认为这更有实际意义。三焦能运行水液,是人体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所以将三焦称为”决渎之官”,决渎是疏通水道的意思。”决渎之官”便是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了。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官员,是战国时期带领民众一块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守李冰父子。而对我们启发最大的,莫过于大禹治水的行为,放弃堵的策略,采取疏导策略,成功实现治水。

  总之,五脏六腑,就像一个国家一样,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只有天下人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才会运转正常,天下如此,机体也是如此。既然机理一样,那么,实施策略就会有相似之处,因而说:下医医病,中医医人,上医医国。

  编辑:林鼎盛

  微信号:22079138

  VK: Lin Dingsheng

  新浪微博:玖和文脉林鼎盛

  ()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7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