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开心一刻

开心一刻

对自己要说“够”

erjian2022-10-23 09:43:09开心一刻59来源:巴马长寿网

  对自己说“够”

  对自己说“够”,是人生智慧,是豁达胸怀,是高人境界,也是保全自己的秘诀。

  情爱,要对自己说“够”。到处留情,那叫滥情,四方施爱,那叫乱爱,还是陶行知说得好:“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家有娇妻,一个就够了,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当心噎着你。因而,不妨学李敖:“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赚钱,要对自己说“够”。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喜欢赚钱、赚大钱,人同此心,不足为奇。但千万不要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有了1000万想着一亿,赶上了李嘉诚还想着超比尔?盖茨,生生把自己当成赚钱机器。钱够花了,绰绰有余了,就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多做善事,回报社会。夜眠八尺,日啖二升。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喝酒,要对自己说“够”。“会须一饮三百杯”,那是诗人的浪漫夸张,千万别信以为真,毕竟,喝多了浪费钱财倒在其次,还容易贪杯误事,最主要是会伤害身体,酒至微醺,花至半开,才是最佳境界。因而,哪怕面对琼浆玉液,也要及时对自己说:够了,打住!

  升官,要对自己说“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官自然是越大越好,其实未必。如果能力、智商、人望、水平、操守均不足以支持你身居高位,那不仅官当得难受,说不定还会自取其辱,甚至招来杀身之祸,李斯、霍光、鳌拜、年羹尧、和珅、均曾位极人臣,但最后都没有好下场。所以,升官有瘾者也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权越大,责越重,这就叫高处不胜寒。

  荣誉,要对自己说“够”。荣誉,是社会和民众对一个人成就和贡献的认可,应该做到实至名归,名副其实。过高的荣誉,犹如小脑袋戴大帽子,令人还笑;过多的荣誉,好比鸟翅上绑了太多黄金,难以高飞。沽名钓誉,自吹自擂,结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最后难受的还是自己。因而,智者当拒绝高帽,警惕溢美之词,用于对过多、过高的荣誉说不,够了,太多了,我不需要!

  寿命,也要对自己说“够”。人皆希望长寿,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祝愿“万寿无疆”固然可笑,渴望长命百岁也少人企及,达观态度是,当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安详宁静,心存感激,有满足之感,够了,上天对我不薄,人世间这一遭没有白来,我去也。于是,驾鹤西去,安归道山,得大自然。

  对自己说“够”的人,进退得当,收支平衡,有声之喜,无死之惧,逍遥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人艳羡。对自己说“够”的人,与人为善,于世有益,心地坦荡,知足常乐,潇洒似陶朱公,“霸越功高早退休,五湖浪迹泛扁舟”,令人神往。

  摘自《郑州晚报》

一、[杂谈][房奴评学院]之一:弹评鲁迅与李敖

  [房奴评学院]之一:弹评鲁迅与李敖

  文/房奴

  0.

  现在是国庆节假期,出门的人挺多的,趁工地里没活,我就赶紧抓住时机,上街去捡矿泉水瓶子卖钱。但由于天气有点冷,只捡了10多个瓶子。失望之余,突见远处一阵飓风夹卷一张报纸呼啸而来,我深吸一口气,暗暗用力,真气自丹田升起,缓缓流淌,然后我四目怒睁,出手如电,在0.2秒内,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报纸拿下。

  我缓缓地张开报纸,享受地读着。突然,“李敖”二字进入我的眼帘。原来,李敖来大陆已经十多天了,我还不知道呢。我忽然明白,为什么这几天在哈版有人转发关于李敖的帖子了。我还记得,在某个关于李敖的转帖里,我说这样的帖子不要转到哈版来,因为谈的太浅薄。可能,在别人眼里,已经很深刻了,但我说太浅薄就是太浅薄,因为我是房奴。

  本来,以李敖的级别,同样也是没有资格让我为他写字的,就像众多哈版的坛友一样,档次太低。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写一写,因为我既然决定办了【房奴评学院】,就要以启蒙蒙昧小子为己任,为师之道,当授无巨细,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的天职啊。

  一篇评文,必然要有比较和对照,如此方知天壤,方知黑白。这里以鲁迅为镜,谈谈李敖。

  以上,当为调侃,是为序。

  1.

  关于文人文章,确实有好坏高下之分,但必须有大识见大胸襟才能分辨。一般来说,最符合现状的评价就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太深刻了,一眼看穿中国文化的最深处。谈论文人文章,专业的要知人论事,要有理有据,大概网上没有人愿意读这样大学报、砖头文,我就感性的谈谈。

  汉语的美大概太复杂,没法统一标准,所以每人都可以觉得自己文章或自己喜欢的人天下第一,实际也确实是这样,你喜欢苏轼,他喜欢杜甫,还有喜欢“七一讲话”的,而且都是诚心诚意的。所以文无第一。练武的则不。不服?比划比划,看你的无影脚厉害还是我的太极拳厉害,要彻底分高下的话,很简单,最后站着的就是第一了。所以武无第二。

  对于鲁迅和李敖,我个人的评价是:鲁迅敢恨,李敖敢说。

  都有“敢”,但我说李敖不如鲁迅。而且差的不近。

  2.

  敢恨,很不容易。鲁迅一生就是恨的一生,敢恨师恨父,敢恨族恨国,敢恨大仇,敢恨权敌,敢恨朋友,敢恨兄弟,敢恨学生,敢恨所恨,敢恨生死,敢不饶恕,不一一列举了。他一身继承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真髓,所以他文里的“斗力”十足,无论是荷戟彷徨还是怒向刀丛,他的每一寸肌肉都蓄势待发。一个人,敢和一个世界、一个时代斗,他必须是有巨力做支撑的。所以很久以来,我一提鲁迅两字,脑海里就出现一只雄狼,背靠悬壁,一边低头舔舐伤口,一边抬眼打量危机重重的四周。

  鲁迅是有中国最早两册现代白话小说的,而且无论其思想高度还是语言形式,至今鲜有比肩。那些仿佛不经意的小说,实在是吾国几十年后什么先锋的、意识流、黑色幽默的的祖宗!鲁迅是可以称第一的。

  3.

  关于李敖的文才——“薛蟠体”

  李敖无非敢说,又赶上一个同在汉语语境里比较能说、让说的岛,卖嘴可肥的岛。

  我不知道李敖有什么,我大概十年前看过他的大集子,没记得什么好文。他肯定是有些才华和语感的。但还没达到比我和我的很多朋友强、让我佩服的程度。我看他的文集,第一感觉是至少语气是师承民国一些才子的文章、笔记,比如说厚黑教的李卓吾。李敖说自己几百年白话文第一,而李卓吾自创厚黑教,以新圣人自诩,岂不比李敖又狂些?而李卓吾也是有师从的。

  我不佩服李敖的才华,是实在不记得他除了“五百年第一”还有什么语录、妙语。他有句所谓妙语叫做:“手淫台湾意淫大陆”。很多人借用。但也没有妙到哪里。很多年前,我读高中,还不知道李敖何许人也。宿舍一群男生黑灯后就谈女生,口里深入浅出地交谈,手就在被窝里纵横捭阖地手谈。我们当时就称之为手淫自己意淫女生。高中三年下来,全年级乃至全校的美女被我们轮流意淫得体无完肤。直至在校园里见到哪个女生,竟想起昨晚她在宿舍被八个男生在头脑里轮流蹂躏的样子!但那时又没INTERNET,又不能自办杂志,我们的奇思妙想不能发表而已。

  曾经有网友批评国人一提到性就想象力丰富。确实如此。在思想、知识达不到某种程度能宣泄情感、体会理性思考极致快乐时,文人常常用性来表达。李敖也未脱窠臼。(甚至鲁迅。)

  李商隐描写性合:“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在李敖文里就说“人在人上肉在肉中”,把厕所文学用到文人书中,并蒙上特行独立、宣泄对某种强权的不满的神秘和勇敢,当然让女中学生一边瞪大眼睛,一边偷偷的羞笑了。

  名门闺秀玉娇龙独爱一见她就按倒她并粗鲁她的大漠强盗,与此同理。

  把文化人传统的彬彬有礼诗情画意扯去揉进直率粗鲁孔武有力,可能这是李敖为后来做文章者提供的唯一一点借鉴。这是他的聪明。但既不是他首创,也不是他集大成。前有《红楼梦》的呆霸王,后有大陆文人的痞子。——可能由于环境的禁锢,后者可能得比李敖要更多地动些脑子才能编出让女孩又惊骇又羞笑的词句。

  所以我命名李敖的文体是“薛蟠体”。

  薛蟠者,《红楼梦》人物。薛蟠的代表作:“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一根几吧往里戳。”有以下特点:流畅通顺,琅琅上口,俗中见雅,雅而能俗,转折起伏,错落跌宕,贴近生活,趣味横生。李敖的文章的语言表达高不出这些许多。

  4.

  关于李敖的说人的技巧——吃屎长寿

  骂是一种说。李敖说人时一副大义凛然而且还时时解剖自己的样子。说蒋说胡,谁官大谁厉害他说谁,但这和鲁迅不一样。鲁迅对敌人那是用刀子戳,用牙齿咬,按住了手脚就用头顶,用唾沫吐,用鲜血喷,必置之于死地。同样,敌对方也这样对他。

  李敖很聪明,很懂得保护自己。他粗鲁,他犯狂,他装疯卖傻,既俘获了少女之心,又出名了,博得一个疯丐狂生之名。于是,被他骂的老名人就宽宏的样子一笑置之,最多说:“年轻人要骂骂我们出名嘛!”被他骂的老政客也民主的样子一笑置之,最多说:“秀才腐儒,光骂有什么用,我想什么时候收拾他就什么时候收拾他!”

  于是,反而都能容忍他。这是他成功的自我保护。民间故事中,古代开罪大官的人,往往装疯吃屎躲过灭顶之灾。吃屎而活,吃屎长寿。李敖深得此法。

二、[人物聚焦]时间是检验博客的惟一标准

——近访著名博客亦农老师

   易盏茶

  最初听说亦农老师是从朋友那里。几位媒体朋友在一起吃饭时谈到博客,一位朋友就大谈亦农老师的博客,如何有特色,如何讽刺与幽默兼备,讲得兴趣盎然。让我惊诧的是这位朋友竟然能随口大段大段引用亦农老师博客中的原话,逗得在座的人喷饭而笑。然而在笑过之余,我感到亦农师著文背后的另一层深义。于是向朋友要来了变农老师的博客网址,上网查寻。没想到一读而不忍放下。有人评价他是鲁迅之后又一个敢于嬉笑怒骂的大师,有人把他与台湾的李敖和柏杨相媲美。我认为亦农老师之所以为广大读者关注并喜爱,在网上拥有相当数量的亦迷,自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的小小说所反映的现实,能让你疼到骨头里,他的辛辣时评,的确能让你在捧腹大笑之后,又感到自己眼角还挂着两滴泪珠。我决定采访亦农老师,几经联系,终于能够与这位现实中的亦农老师对面而谈了——

  记者:亦农老师你好。亦农好像不是你的本名?为什么不用本名开博客?

  亦农老师:亦农是我的笔名。原来我曾经在文学圈混过,文人有个毛病,就是爱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我也没有逃过这个毛病,给自己起了个笔名。

  记者:你在文学圈混?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你用亦农这个笔名多少年了?网上有朋友猜亦亦农的含义,你能亲自做个解释吗?

  亦农老师:我用亦农这个笔名大约从1988年、1989年就开始了。我在文学圈也混有一二十年了。我在文学圈混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个光腚娃娃哩。其实,亦农并没什么特别深的意思。只是一个笔名,因为我是农民出身,在中原一个偏僻的农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所以,最早我用“一农”,即一个农民的意思。后来觉得一农太浅显与简单,遂改成“亦农”,即也是农民的意思。我觉得亦农这两个字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作家的名字,比如鲁迅,比如巴金,再比如亦农。所以就一直用下来,至今有几十年了。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写博客的?

  亦农老师:大约是2004年左右,也许是2005年,具体记不清楚了。当时听说网上有博客。可能与木子美同志有关,大家都在谈博客木子美,亦农老师亲耳听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有博客这么个东西哩,上网搜了搜,觉得还有些意思。其实在此之前,我曾想过要做一个网站,当然不是赢利的那种,只是想把自己写的数百篇小小说、诗、散文放上去,让更多的人阅读。你的东西写出来后,除了少数公开在纸媒体上发表,大部分都锁在自己抽屉里。这不是作者的目的。同样,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读到。我向有关业内人打听过,也要报纸上看到过相关广告,网站是要费用的,请人做一个网页,至少要1500元。报纸上做广告,代做网页就这个价。亦农老师是一个穷人,1500元够我买很多馒头吃很多天,花这些钱建网站,是浪费亦农老师的金钱,很心疼。因此做网站只是动了动心眼儿,而没有落到实处。

  记者:博客的出现,正好满足你的想法?

  亦农老师:对。然而当初我并没有认识到,或者对博客并不上很熟悉,一开始也没有认真做过。先是在博客中国上开设了博客yinong.blogchina.com,但开了之后,却并没有用心侍弄过。读者点击量不高。也就几百上千数千吧。

  记者:为什么呢?

  亦农老师:不知道,也许是与博客的缘份没到吧。就像处对象,两个人对对方还都没有感觉,那层爱情的窗户纸还没有捅破呢!开了博客之后,我也放了一些作品在上面,但你知道,那时候亦农老师还不是名人,即没有漂亮的脸蛋,又没有性感的名字,更没有告写自己性隐私的兴趣,所以点击量很少,不如现在大红大紫的。因此,我也就没有兴趣了。那时,我还在一些网站开专栏,比如小小说网、小小说作家网等,在小小说圈里亦农还算不大不小的名人哩,作品放上去后,有不少朋友捧场。说一些夸奖或者崇拜的话,很是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所以当时我对开专栏很有兴趣。现在在小小说网上还有我的小小说专栏。只是很抱歉,最近忙于开博,把专栏忽略了。在此我要向小小说网站和小小说作家网站的编辑朋友道歉。亦农老师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有了博客,就忘了专栏了,肯请他们谅解。

  记者: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开博客热衷了呢?

  亦农老师:我在新浪上开博客似乎是2005年下半年的事情。当时也是开了之后,点击率不高,就没了兴趣。后来,新浪博客搞名人开博运动,吸引了很多名人去开博。这深深触动了我。

  记者:于是你就开始大量撰写博客?

  亦农老师:也不是。我后来在西陆开博客yinongyinong.xiloo.com,把不少小小说集中发上去,得到西陆编辑老师的大力支技,一度推我为名星写手,还将本人的“玉照”也放在首页上,虽然亦农老师长得不是很对得起关众。但从网上点击来看,西陆的读者朋友对我的小小说比较感兴趣,我的小小说集叫《丑陋的人性》,其实是受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名的启发,这里我要向柏杨先生敬个礼。这个博客相当受欢迎,曾经出现过一天的点击量过万。让我非常惊诧。我写小小说在很多年,还没有这样直接领略到自己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大好局面。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大批量在新浪发时评的?

  亦农老师:也就在这时候,我认识了新浪的一个编辑相国良先生。他鼓励我在新浪写博客。我就提出问题说,为什么名人的博客名字可以体现自己的名字,比如徐静蕾的博客后缀/m/xhujinglei,而我亦农老师的博客名字后缀却是/u/1197006825呢?相先生可能是慧眼珍宝吧,他当时觉得我亦农老师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名人,一定可以为他们的新浪增光添彩,于是就承诺说,只要你亦农老师认真在新浪上开博,并认真加以维护更新,我就可以帮你把你的博客名字换成

  

  亦农老师最讲的是义气,既然人家相国良先生如此仗义,一下子给我以名人的高级待遇了,我就一定要对得起人家。于是开始认真在新浪开博。先是把我几十年写的小小说,那些几乎每一篇都是我的心血之作,许多都是在著名刊物〈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上公开发表过的,全都放在我的博客上。

  记者:点击量是不是马上就上来了?

  亦农老师:没有。因为亦农老师写小小说,也只是在小小说圈子里小有名气。而新浪的网民众多,喜欢小小说爱写小小说或者小小说的读者却并不太多。知道亦农老师是何方神圣的更少了。因此,亦农老师的博客点击量依旧相当的低。看着人家徐静蕾们的点击量过百万、过千万,亦农老师于是就在思考,在探索。关于这个问题的我也作过思考,我建议你可以上我的博客去读我写的一篇《提高博客点击率的N种方法》,上面介绍得很详细。

  记者:《提高博客点击率的N种方法》,我看过,很有意思。

  亦农老师:谢谢你关注到我的博客。其中我把小小说《一匹公狼要寻死》〉改名《一匹阳痿公狼的奇遇》确有此事,而且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新浪读者之多的神奇。两天前我把《一匹公狼要寻死》放在博客上,平静了两天,到第三天,我打开自己博客看,自己都傻眼了,这篇文章点击量都过万了。那天晚上我就坐在电脑前,开着博客页面,过几分钟刷新一次,看着那个统计点击值每分钟几十几百的暴涨,真是很惊奇与兴奋。你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那么多读者关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

  记者:从此之后,你的点击量就提高很快了?

  亦农老师:还没有。我只是把我的一篇小小说换了个名字,以标题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我想相当多的人是冲着这个标题点击的,真正的读者不多。或者是说冲着我的文章内容的有效读者不多。但是,这也算一个办法吧!反正有人关注比没人理你要好。我曾想把自己从前写的几百篇小小说都换个吸引人的标题,放在博客上以提高点击量,但这种炒自己剩饭的做法令我兴趣大减。我也不希望通过刺激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我更希望读者不是冲我的刺激标题而来,而且冲着我的作品内容而来。

  记者:于是后来就改行写时评了?

  亦农老师;这其实还得感谢新浪的相国良先生。这件事发生的事间离现在并不长,在今年的3。15之前约半个月,相先生说他要做一个专题,围绕消费与环境的,同时要建一个相关的博客群,希望我能参与,把我一些相关文章放进博客里面。同时,他提出希望我写一些财经济的时评。其实在此之前,我很少写时评,几乎没有写过财经类的时评,我一直是在文学圈混的人啊。现在我总对朋友说,我是在文学圈混不下去了,才来到财经圈混的。当时我爽快答应相先生要写时评,而自己心里也没底。写财经时评我行吗?但答应了就要履行承诺,我开始提笔行动。当时网上对于任志强先生提出的社区分穷人区与富人区讨论相当热烈。我有感而发,写出了《中国人的性生活与贫富论》,放天博客上后,很快被编辑推到首页,点击量相当高。之后我一气呵成,又陆续写出《从伪经济学家的性生活说起》、《民工嫖妓与富婆买鸭》《减人增效这招真TMD损》《送你平价安全套》《穷人必须爱国富人可以不爱国》等文章,都引起较大反响。实际上我正儿八经写博客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时间,收到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据说在3。15前,香港凤凰卫视要做关于博客的节目,新浪编辑推荐我参加,但因为没有与我联系上,最终没有做成。我在这里要感谢新浪博客,感谢新浪的相国良先生,还有负责新浪博客的那些我并不熟悉从没谋过面的编辑老师朋友们!谢谢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记者:你如何看博客?

  亦农老师:我曾写过一个文章叫《开博客就是说单口相声》。这个网上也有不少网友转贴。只是我的一点之见,很不全面。我认为博客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很有前途的新兴的东西,也可以叫职业吧,至少在不久的前来它会成为一种新兴职业。现在来说,博客只是个人发表言论的一个平台,它可以让开博者从许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有靓丽形像的,可以把自己的倩影放在博客上自我宣传,新浪正在做美女博客秀。可以把自己的文学作品放上去,也可以作为亦农老师这样把博客当作说单口相场的舞台。总之,博客可以做很多用途。你开博了吗?

  记者:还没有。

  亦农老师:建议你在新浪博客上开一个,呵,我在给新浪博客做广告呢!哪天我得找新浪要钱去!

  记者:你会长期开博吗?

  亦农老师:为什么不呢?写博并没有花费我多少时间。兴趣所致,形成文章。博客最主要的妙处之一,就是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最公正的。你的读者并不认识你,他对你作品的评价就相对要客观。我的博客上就有读者骂我写得文章不好的,我并不生气。良药苦口嘛!人家指出我的问题,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者,大部分读者是在为我加油、叫好鼓励我的。最近我在博客上写一个长篇《中国式猛男》,就是想给自己一点压力,我很早就有写长篇的打算,但总是偷懒没有提笔,如今在博客上开写,一时自己鞭策自己要不断写下去,二是有读者朋友关注鼓励你写下去,三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与读者交流,写得好与坏马上能听到反映。如果写得不好,人家不看,我会调整思路重新再来。

  记者:你如何看名人开博客?

  亦农老师:名人也是人,他开博很正常啊,与亦农老师开博客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如名人有小鸡鸡,亦农老师也有小鸡鸡一样,没什么区别。

  记者:真的没有一点区别吗?

  亦农老师:让我想一想,还是有一点的吧。比如他的知名度,有很多读者就是冲着他的名气而点他的博客的。比如现在很多亦迷就是冲着亦农老师的名气而点亦农的博客的。其次,名人开博客,对他个人来讲,也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他可以借博客平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为自己洗脱污字。比如任志强说贫富论,引得网上骂声一片,他就可以借自己的博客完整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不是被某些媒体断章取义。再比如一个男名人与一个女名人被传有染了,如果不是真的,他们也可以在博客上为自己辩解。总之,博客于名人,好处多多。

  记者:你如何看博客的前景?

  亦农老师:相当的光明一片啊。

  记者:能否具体一点?

  亦农老师:博客的兴起与普及,可能会对许多传统职业、媒体造成冲击,甚至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有报道说,国外的记者更关注中国的博客了。博客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的媒体。一张报纸,一份杂志,也可以看作是几个人共同做的博客,只不过这个博客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是纸媒体。而博客,他是一个人的媒体,没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以后会不会要经新闻出版总署批,亦农老师就不便说了。而且有消息说,博客在国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甚至有人预言,将来你们记者这一行可能会被博客取代。你现在就得做好准备,别等着将来失业了没有其他谋生手段。

  记者:你认为你的博客会超过徐静蕾吗?

  亦农老师:路还长呢,咱走着瞧吧。我曾对一位记者朋友说过,博客的实际点击率与有效点击率是两码事儿。博客点击时是不要交费的,网民可能冲着你的名气点击一下,对他没什么损失,又满足了他的窥探名人的好奇心。而如果博客出书,那就是另一回事儿,读者要买书,他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你的内容而来的,如果你的博客内容是花拳秀腿、是花瓶儿,读者恐怕是不会付费购买的。亦农老师更注重内容,相信自己的小小说如果出专集,或者时评随笔出版。我现在的时评随评写得很快,有了感触坐下来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可以写出一篇来,再通读修改一边就发在网上了,因此显得粗糙,如果出版的话,还要细心修改一下。我相信,如果我的博客出书,与某些名人的博客杂碎出的专集摆在一块儿,亦农老师不一定会输!售出多少书与博客点击率绝对是两个概念!

  记者:你觉得一个博客最终取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亦农老师:你这个问题特有文化味。我认为博客拼到最后,拼的是开博人的才华与智力。,包括其文学素养与思想深度。你写的东西有没有文学味道,有没有深刻的思想很关键。当然表现形式与思想深度也是两个问题,深刻的东西可以通俗着说出来,这样读者喜闻乐见,爱读爱看。比如亦农老师的时评与随笔,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并不是一说单口相声,就很浅易通俗没有深度,也并非简单如郭德刚先生所说的相声就是逗你开心一乐。绝对并非如此。凭着漂亮脸蛋,或名人效应,可能会在短时期内有很高的点击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最终关注的是你的博客内容。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回头客。就像一个好的饭店,不能靠炒作来吸引人,大家闻名去吃饭,结果你的厨师做的菜水平不高,不合大众胃口,以后人家就不去吃了。相反,如果你做的饭菜很好,有特色,消费者会口口相传,你饭店的生意会越来越火。比如北京的全聚德。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样,时间也是检验博客长寿与否、是否真正受读者喜爱的惟一标准。不信,咱们走着瞧!

  记者:非常感谢你接受采访。

  亦农老师:也非常感谢你来采访我。现在亦农老师还是小有名气,因此有时间来接受你的采访。如果亦农老师成大名人了,来采访的人多了,你就得排队等着了。不但要排队,而且再采访时,亦农老师也要收费了。(呵呵)。现在情况不同,亦农老师正需要宣传推销自己,所以对你的采访求之不得呢!唉,人这种动物,就是这样矫情!欢迎常到亦农的博客上去做客,亦农博客,常去常新。给你欢乐,也给你启迪。

三、[人物聚焦]时间是检验博客的惟一标准

——近访著名博客亦农老师

   易盏茶

  最初听说亦农老师是从朋友那里。几位媒体朋友在一起吃饭时谈到博客,一位朋友就大谈亦农老师的博客,如何有特色,如何讽刺与幽默兼备,讲得兴趣盎然。让我惊诧的是这位朋友竟然能随口大段大段引用亦农老师博客中的原话,逗得在座的人喷饭而笑。然而在笑过之余,我感到亦农师著文背后的另一层深义。于是向朋友要来了变农老师的博客网址,上网查寻。没想到一读而不忍放下。有人评价他是鲁迅之后又一个敢于嬉笑怒骂的大师,有人把他与台湾的李敖和柏杨相媲美。我认为亦农老师之所以为广大读者关注并喜爱,在网上拥有相当数量的亦迷,自有其独到之处。比如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的小小说所反映的现实,能让你疼到骨头里,他的辛辣时评,的确能让你在捧腹大笑之后,又感到自己眼角还挂着两滴泪珠。我决定采访亦农老师,几经联系,终于能够与这位现实中的亦农老师对面而谈了——

  记者:亦农老师你好。亦农好像不是你的本名?为什么不用本名开博客?

  亦农老师:亦农是我的笔名。原来我曾经在文学圈混过,文人有个毛病,就是爱给自己起一个笔名。我也没有逃过这个毛病,给自己起了个笔名。

  记者:你在文学圈混?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你用亦农这个笔名多少年了?网上有朋友猜亦亦农的含义,你能亲自做个解释吗?

  亦农老师:我用亦农这个笔名大约从1988年、1989年就开始了。我在文学圈也混有一二十年了。我在文学圈混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个光腚娃娃哩。其实,亦农并没什么特别深的意思。只是一个笔名,因为我是农民出身,在中原一个偏僻的农村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所以,最早我用“一农”,即一个农民的意思。后来觉得一农太浅显与简单,遂改成“亦农”,即也是农民的意思。我觉得亦农这两个字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大作家的名字,比如鲁迅,比如巴金,再比如亦农。所以就一直用下来,至今有几十年了。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写博客的?

  亦农老师:大约是2004年左右,也许是2005年,具体记不清楚了。当时听说网上有博客。可能与木子美同志有关,大家都在谈博客木子美,亦农老师亲耳听到了,才知道原来这世界上还有博客这么个东西哩,上网搜了搜,觉得还有些意思。其实在此之前,我曾想过要做一个网站,当然不是赢利的那种,只是想把自己写的数百篇小小说、诗、散文放上去,让更多的人阅读。你的东西写出来后,除了少数公开在纸媒体上发表,大部分都锁在自己抽屉里。这不是作者的目的。同样,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读到。我向有关业内人打听过,也要报纸上看到过相关广告,网站是要费用的,请人做一个网页,至少要1500元。报纸上做广告,代做网页就这个价。亦农老师是一个穷人,1500元够我买很多馒头吃很多天,花这些钱建网站,是浪费亦农老师的金钱,很心疼。因此做网站只是动了动心眼儿,而没有落到实处。

  记者:博客的出现,正好满足你的想法?

  亦农老师:对。然而当初我并没有认识到,或者对博客并不上很熟悉,一开始也没有认真做过。先是在博客中国上开设了博客yinong.blogchina.com,但开了之后,却并没有用心侍弄过。读者点击量不高。也就几百上千数千吧。

  记者:为什么呢?

  亦农老师:不知道,也许是与博客的缘份没到吧。就像处对象,两个人对对方还都没有感觉,那层爱情的窗户纸还没有捅破呢!开了博客之后,我也放了一些作品在上面,但你知道,那时候亦农老师还不是名人,即没有漂亮的脸蛋,又没有性感的名字,更没有告写自己性隐私的兴趣,所以点击量很少,不如现在大红大紫的。因此,我也就没有兴趣了。那时,我还在一些网站开专栏,比如小小说网、小小说作家网等,在小小说圈里亦农还算不大不小的名人哩,作品放上去后,有不少朋友捧场。说一些夸奖或者崇拜的话,很是满足了我的虚荣心,所以当时我对开专栏很有兴趣。现在在小小说网上还有我的小小说专栏。只是很抱歉,最近忙于开博,把专栏忽略了。在此我要向小小说网站和小小说作家网站的编辑朋友道歉。亦农老师是个喜新厌旧的家伙,有了博客,就忘了专栏了,肯请他们谅解。

  记者:那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对开博客热衷了呢?

  亦农老师:我在新浪上开博客似乎是2005年下半年的事情。当时也是开了之后,点击率不高,就没了兴趣。后来,新浪博客搞名人开博运动,吸引了很多名人去开博。这深深触动了我。

  记者:于是你就开始大量撰写博客?

  亦农老师:也不是。我后来在西陆开博客yinongyinong.xiloo.com,把不少小小说集中发上去,得到西陆编辑老师如白夜星河先生等的大力支技,一度推我为名星写手,还将本人的“玉照”也放在首页上,虽然亦农老师长得不是很对得起关众。但从网上点击来看,西陆的读者朋友对我的小小说比较感兴趣,我的小小说集叫《丑陋的人性》,其实是受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书名的启发,这里我要向柏杨先生敬个礼。这个博客相当受欢迎,曾经出现过一天的点击量过万。让我非常惊诧。我写小小说在很多年,还没有这样直接领略到自己作品如此受欢迎的大好局面。

  记者:你是什么时候大批量在新浪发时评的?

  亦农老师:也就在这时候,我认识了新浪的一个编辑相国良先生。他鼓励我在新浪写博客。我就提出问题说,为什么名人的博客名字可以体现自己的名字,比如徐静蕾的博客后缀/m/xhujinglei,而我亦农老师的博客名字后缀却是/u/1197006825呢?相先生可能是慧眼珍宝吧,他当时觉得我亦农老师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大名人,一定可以为他们的新浪增光添彩,于是就承诺说,只要你亦农老师认真在新浪上开博,并认真加以维护更新,我就可以帮你把你的博客名字换成

  

  亦农老师最讲的是义气,既然人家相国良先生如此仗义,一下子给我以名人的高级待遇了,我就一定要对得起人家。于是开始认真在新浪开博。先是把我几十年写的小小说,那些几乎每一篇都是我的心血之作,许多都是在著名刊物〈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上公开发表过的,全都放在我的博客上。

  记者:点击量是不是马上就上来了?

  亦农老师:没有。因为亦农老师写小小说,也只是在小小说圈子里小有名气。而新浪的网民众多,喜欢小小说爱写小小说或者小小说的读者却并不太多。知道亦农老师是何方神圣的更少了。因此,亦农老师的博客点击量依旧相当的低。看着人家徐静蕾们的点击量过百万、过千万,亦农老师于是就在思考,在探索。关于这个问题的我也作过思考,我建议你可以上我的博客去读我写的一篇《提高博客点击率的N种方法》,上面介绍得很详细。

  记者:《提高博客点击率的N种方法》,我看过,很有意思。

  亦农老师:谢谢你关注到我的博客。其中我把小小说《一匹公狼要寻死》〉改名《一匹阳痿公狼的奇遇》确有此事,而且让我第一次领略到新浪读者之多的神奇。两天前我把《一匹公狼要寻死》放在博客上,平静了两天,到第三天,我打开自己博客看,自己都傻眼了,这篇文章点击量都过万了。那天晚上我就坐在电脑前,开着博客页面,过几分钟刷新一次,看着那个统计点击值每分钟几十几百的暴涨,真是很惊奇与兴奋。你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那么多读者关注,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儿。

  记者:从此之后,你的点击量就提高很快了?

  亦农老师:还没有。我只是把我的一篇小小说换了个名字,以标题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我想相当多的人是冲着这个标题点击的,真正的读者不多。或者是说冲着我的文章内容的有效读者不多。但是,这也算一个办法吧!反正有人关注比没人理你要好。我曾想把自己从前写的几百篇小小说都换个吸引人的标题,放在博客上以提高点击量,但这种炒自己剩饭的做法令我兴趣大减。我也不希望通过刺激的标题来吸引读者。我更希望读者不是冲我的刺激标题而来,而且冲着我的作品内容而来。

  记者:于是后来就改行写时评了?

  亦农老师;这其实还得感谢新浪的相国良先生。这件事发生的事间离现在并不长,在今年的3。15之前约半个月,相先生说他要做一个专题,围绕消费与环境的,同时要建一个相关的博客群,希望我能参与,把我一些相关文章放进博客里面。同时,他提出希望我写一些财经济的时评。其实在此之前,我很少写时评,几乎没有写过财经类的时评,我一直是在文学圈混的人啊。现在我总对朋友说,我是在文学圈混不下去了,才来到财经圈混的。当时我爽快答应相先生要写时评,而自己心里也没底。写财经时评我行吗?但答应了就要履行承诺,我开始提笔行动。当时网上对于任志强先生提出的社区分穷人区与富人区讨论相当热烈。我有感而发,写出了《中国人的性生活与贫富论》,放天博客上后,很快被编辑推到首页,点击量相当高。之后我一气呵成,又陆续写出《从伪经济学家的性生活说起》、《民工嫖妓与富婆买鸭》《减人增效这招真TMD损》《送你平价安全套》《穷人必须爱国富人可以不爱国》等文章,都引起较大反响。实际上我正儿八经写博客也就是一个月左右时间,收到的效果是我没有想到的。据说在3。15前,香港凤凰卫视要做关于博客的节目,新浪编辑推荐我参加,但因为没有与我联系上,最终没有做成。我在这里要感谢新浪博客,感谢新浪的相国良先生,还有负责新浪博客的那些我并不熟悉从没谋过面的编辑老师朋友们!谢谢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记者:你如何看博客?

  亦农老师:我曾写过一个文章叫《开博客就是说单口相声》。这个网上也有不少网友转贴。只是我的一点之见,很不全面。我认为博客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很有前途的新兴的东西,也可以叫职业吧,至少在不久的前来它会成为一种新兴职业。现在来说,博客只是个人发表言论的一个平台,它可以让开博者从许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有靓丽形像的,可以把自己的倩影放在博客上自我宣传,新浪正在做美女博客秀。可以把自己的文学作品放上去,也可以作为亦农老师这样把博客当作说单口相场的舞台。总之,博客可以做很多用途。你开博了吗?

  记者:还没有。

  亦农老师:建议你在新浪博客上开一个,呵,我在给新浪博客做广告呢!哪天我得找新浪要钱去!

  记者:你会长期开博吗?

  亦农老师:为什么不呢?写博并没有花费我多少时间。兴趣所致,形成文章。博客最主要的妙处之一,就是它可以为你提供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最公正的。你的读者并不认识你,他对你作品的评价就相对要客观。我的博客上就有读者骂我写得文章不好的,我并不生气。良药苦口嘛!人家指出我的问题,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者,大部分读者是在为我加油、叫好鼓励我的。最近我在博客上写一个长篇《中国式猛男》,就是想给自己一点压力,我很早就有写长篇的打算,但总是偷懒没有提笔,如今在博客上开写,一时自己鞭策自己要不断写下去,二是有读者朋友关注鼓励你写下去,三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与读者交流,写得好与坏马上能听到反映。如果写得不好,人家不看,我会调整思路重新再来。

  记者:你如何看名人开博客?

  亦农老师:名人也是人,他开博很正常啊,与亦农老师开博客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如名人有小鸡鸡,亦农老师也有小鸡鸡一样,没什么区别。

  记者:真的没有一点区别吗?

  亦农老师:让我想一想,还是有一点的吧。比如他的知名度,有很多读者就是冲着他的名气而点他的博客的。比如现在很多亦迷就是冲着亦农老师的名气而点亦农的博客的。其次,名人开博客,对他个人来讲,也是一个宣传的好机会,他可以借博客平台,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为自己洗脱污字。比如任志强说贫富论,引得网上骂声一片,他就可以借自己的博客完整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而不是被某些媒体断章取义。再比如一个男名人与一个女名人被传有染了,如果不是真的,他们也可以在博客上为自己辩解。总之,博客于名人,好处多多。

  记者:你如何看博客的前景?

  亦农老师:相当的光明一片啊。

  记者:能否具体一点?

  亦农老师:博客的兴起与普及,可能会对许多传统职业、媒体造成冲击,甚至会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有报道说,国外的记者更关注中国的博客了。博客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的媒体。一张报纸,一份杂志,也可以看作是几个人共同做的博客,只不过这个博客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是纸媒体。而博客,他是一个人的媒体,没有经过新闻出版总署批,以后会不会要经新闻出版总署批,亦农老师就不便说了。而且有消息说,博客在国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闻来源,甚至有人预言,将来你们记者这一行可能会被博客取代。你现在就得做好准备,别等着将来失业了没有其他谋生手段。

  记者:你认为你的博客会超过徐静蕾吗?

  亦农老师:路还长呢,咱走着瞧吧。我曾对一位记者朋友说过,博客的实际点击率与有效点击率是两码事儿。博客点击时是不要交费的,网民可能冲着你的名气点击一下,对他没什么损失,又满足了他的窥探名人的好奇心。而如果博客出书,那就是另一回事儿,读者要买书,他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你的内容而来的,如果你的博客内容是花拳秀腿、是花瓶儿,读者恐怕是不会付费购买的。亦农老师更注重内容,相信自己的小小说如果出专集,或者时评随笔出版。我现在的时评随评写得很快,有了感触坐下来十分钟二十分钟就可以写出一篇来,再通读修改一边就发在网上了,因此显得粗糙,如果出版的话,还要细心修改一下。我相信,如果我的博客出书,与某些名人的博客杂碎出的专集摆在一块儿,亦农老师不一定会输!售出多少书与博客点击率绝对是两个概念!

  记者:你觉得一个博客最终取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亦农老师:你这个问题特有文化味。我认为博客拼到最后,拼的是开博人的才华与智力。,包括其文学素养与思想深度。你写的东西有没有文学味道,有没有深刻的思想很关键。当然表现形式与思想深度也是两个问题,深刻的东西可以通俗着说出来,这样读者喜闻乐见,爱读爱看。比如亦农老师的时评与随笔,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并不是一说单口相声,就很浅易通俗没有深度,也并非简单如郭德刚先生所说的相声就是逗你开心一乐。绝对并非如此。凭着漂亮脸蛋,或名人效应,可能会在短时期内有很高的点击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最终关注的是你的博客内容。只有好的内容才能吸引回头客。就像一个好的饭店,不能靠炒作来吸引人,大家闻名去吃饭,结果你的厨师做的菜水平不高,不合大众胃口,以后人家就不去吃了。相反,如果你做的饭菜很好,有特色,消费者会口口相传,你饭店的生意会越来越火。比如北京的全聚德。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同样,时间也是检验博客长寿与否、是否真正受读者喜爱的惟一标准。不信,咱们走着瞧!

  记者:非常感谢你接受采访。

  亦农老师:也非常感谢你来采访我。现在亦农老师还是小有名气,因此有时间来接受你的采访。如果亦农老师成大名人了,来采访的人多了,你就得排队等着了。不但要排队,而且再采访时,亦农老师也要收费了。(呵呵)。现在情况不同,亦农老师正需要宣传推销自己,所以对你的采访求之不得呢!唉,人这种动物,就是这样矫情!欢迎常到亦农的博客上去做客,亦农博客,常去常新。给你欢乐,也给你启迪。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5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