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长寿文化

长寿文化

美好生活、从心开始——剖析企业家的早逝现象

erjian2022-09-03 22:22:05长寿文化74来源:巴马长寿网

    引言

    近几年来有关民营企业家的健康问题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非正常死亡事件经常是一石击起千重浪,其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此也有自己的分析判断,特书此文以引之。

    第一节:中国企业家生命和健康

    据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50岁左右的企业家英年早逝者近3000人。

    另据一项全国性的调查显示,过去20年中,中国有1200余名企业家因种种心理障碍自杀身亡。企业高层管理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比国家法定的37.5小时工作时间多出60%。还有不少高层管理者每天工作12—16小时,睡眠不足6小时。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企业家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透支,使他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对国内企业家进行的《中国企业家工作、健康与快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1、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占30.77%;

    2、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疾病占23.08%;

    3、吸烟和饮酒过量占21.15%;

    4、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

    5、28.3%%的企业家记忆力下降;

    6、26.4%的企业家失眠。

    7、只有60%的企业家知道如何减压,多数人自己吞下压力,对身体造成巨大负荷。

    最近几年,商界频频遭遇一个极不和谐的现象——企业家非正常死亡。主要有三种情形:

    1、自杀,从1993年3月9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方宏跳楼身亡后,几乎每年都有企业家自杀的报道。

    2、积劳成疾,2001年青岛啤酒总裁彭作义在游泳时突发心脏病死亡;2004年11月,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去世;2004年4月,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在没有任何征兆情况下,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

    3、他杀,典型的有,2003年,山西海鑫钢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海仓被人枪杀;2004年,四川明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葛君明被炸身亡;最悲惨的是2004年5月26日发生深圳的凤凰卫视前副 周一男惨遭灭门案。

    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为什么发生如此让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通过另一组数据的对比也许能发现些什么。

    第二节:中国皇帝的生命和健康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其中:

    超过八十岁的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80)。

    超过70岁的有10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国吴大帝孙权(70)等。

    超过60岁的有38位,包括汉武帝刘彻(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杨坚(63)和汉高祖刘邦(61)等。

    超过50岁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岁到49岁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赢政(49)、宋太祖赵匡胤(49)、南唐后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极(41)等。

    30岁到39岁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绪皇帝(37)、咸丰皇帝(30)等。

    20岁到29岁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赢胡亥(23)、顺治皇帝(23)等。

    10岁到19岁的有28位。

    而10岁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8岁的汉质帝刘缵,6岁的元宁宗、2岁的汉冲帝刘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满周岁就死去的汉殇帝刘隆。

    对此,学者张宏杰在其《中国帝王的五种命运》一书有更为详细的统计:

    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

    据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这209人的平均寿命仅为39.2岁,比普通人要低18岁。

    除去非正常死亡因素,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宋明两代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都是善终,然而平均寿命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两宋十八位皇帝,平均寿命44.6岁。明代十六位皇帝,平均年龄42.125岁。

    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5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间,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40岁。其中明光宗登上皇位仅一个月,因为多幸了几个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体的虚弱可知。

    二、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

    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也就是死于疾病或者衰老的339人;不得善终的,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的272人。非正常死亡率为44%,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

    三、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机率较常人高许多

    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机率较常人高许多。

    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书不胜书。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记录有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典型的有:

    1、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极为荒淫残暴。

    他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砍掉刘义恭肢体,剖开他的肚子,挑取他的眼睛,用蜜腌渍,谓之‘鬼目粽’。”

    他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众多王妃、公主,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开性Party。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稍有不从者,立即杀掉,毫不手软。这个游戏玩腻了,他又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观察。

    他把叔父湘东王刘彧裸体养于坑中,要他从木槽取食,并称呼他为“猪王”:“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裸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以欢矣。”(《资治通鉴#8226;卷第一百三十》)

    2、前废帝如此,后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废帝刘昱凶暴异常,外出游玩,遇到挡路者,无论是人是畜,都命侍从格杀无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都大门紧闭,道路绝迹。

    他命令身边侍卫随时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臣下稍有违逆,就施以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

    3、北齐文宣帝高洋,他怀疑其宠妃薛氏与大臣私通,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里,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支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难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嫔妃之礼。

    4、同上述几位皇帝比,至于北齐后主高纬爱当乞丐,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明代万历皇帝的二十年不上朝,洪武皇帝的滥杀功臣,嘉靖皇帝的偏执,天启皇帝的沉溺于木匠活儿,都算小巫见大巫了。

    四、历代皇帝中事业成功者只占一小部分

    在历代皇帝中能较好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的只占一小部分,基本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圣君”更是凤毛麟角。为后世所纪念和景仰的历代成功帝王加起来不过十数名,而庸主、昏君、暴君则比比皆是,占到百分之九十还多。

    由于皇帝这个职业挑战性过大,这个阶层中的人,在工作中要体会成功感最难,体会到的挫折感却最多。大部分皇帝是在这个职位上“混”过一生的,因为他们的才能、精力、学识不足以统治如此复杂而辽阔的帝国。

    第三节:企业家与皇帝的对比分析

    虽然现在对中国的企业家不能从整体对其平均寿命和健康状况进行具体的统计,但从现有的统计数据和表现出的迹象来看,中国的企业家和中国的皇帝走的是同一条的路。

    1、都处于权力和利益的顶端,皇帝处在权力和利益的顶端自当不由细说,企业家在其一亩三分田中,也是处于唯我独尊的“天子”地位,大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生命和健康状况皆属方以类聚,他们的平均寿命都比普通人要低,健康状况都比正常人要差。

    3、性格扭曲、精神分裂现象严重,企业家中企求神灵保平安,寻求不良刺激解压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幻想着借助婚外性体验、赌、毒等不良刺激解除压力。

    4、非正常死亡率高,企业家群体中的不断出现的自杀、过劳死、他杀现象,正在赶超皇帝。

    5、真正能有所作为的比例底,和中国历代皇帝一样90%以上的企业都将在10年内消亡,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至今还没有超过十年。

    以上的情况只不过是表象,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需要超过能力。中国皇帝面对的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中国的企业家则面对的随时处于生死边缘的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而且皇帝还可以“混”,但企业家一天都不能“混”。当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已经超过企业家的能力极限的时候,人就会走向极端,能力不足导致智力、精力、心力长期透支,长期的身心疲惫又导致健康恶化、性格变态、精神分裂。

    第四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中国的企业家为什么会冒如此的风险,不顾生命安危、不顾身家性命、不顾人生的美好,几乎是抱着必“死”的信念,像飞蛾扑火似地奔跑在创业的大道上呢?

    经商谋业,原本是为了多赚钱过上好日子,可事实上企业家在有钱后,走上人生的另一个极端,几乎把身心健康和性命都搭在赚钱的事业上,这又是为什么?

    以上这些帐,都是三岁的孩子就能算得过来的。没钱挣钱,有了钱赶快享受生活,而不让自己再辛苦生活。可是看似大智、大勇的企业家却都算不过来了呢?

    至此,其实随着问题的深入,答案也越来越清晰了。企业家肯定是最聪明的一群人,否则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也是最勇敢的一群人,否则谁愿意冒风险去经商办企业?在此,缺少的东西似乎就很明白了,从一个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来看智、仁、勇皆备,在此就缺了一个“仁”字,对人不仁首先是对自己不仁,古人说“仁者爱人”,爱人必须从爱己开始,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懂得如何爱人、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企业的。这难道不是一个常识吗?

  因为不仁,所以勇太过而智不足,智不足是因为没有戒和定。戒是定的开始,也就是说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只有知道了不该做的事,才会明白该做的事,也才可能有定。佛说心无欲、身无求为定,普通人不可能无欲无求,那么把欲和求定在一事、一物、一业上总可了吧。其实天下有大成者,无不是定其一、精其一,并把“一”做到了天下无二,自然就会功成名就。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紧接着,《大学》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元之髓,也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所在,千百年来中国华民族仁人至士,奋不顾身走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之路,至死不悔。于是“修齐治平”就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基因,而始终在左右和影响着中国人的命运。

    但,由于基于现实的功利,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齐治平”目标,而看不到“齐治平”背后的本“修”,更看不到“格物、知至、诚意、正心”的修本之源了。所以,才会出现“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的结果。

    所谓“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是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何为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道理都在书明摆着,古人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但现代人就是不知道去学。每一个人都为世俗的名缰利锁捆住了手脚、锁住了心智,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怎么可能有善终?天堂有路偏不走,地狱无门你偏闯。人在地狱中,怎么可能找到天堂?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并非让每个人都远离尘世,放弃人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只是要让你的心回头。回来干什么?

    1、学,天地万物的规律,生命的规律、人生的规律、企业的规律等等,明白了规律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规则,也就会由不惑至知天命,然后达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

    2、通过大学到知至,要知至,道路很简单,读一流的书、拜一流的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再诚其意,所谓的诚其意,是指虔诚、真诚、诚实,自然就会有感恩的心,真诚的心,诚实的心。诚实不仅仅是指“我说的都是真的“,而是”我说过的每句话都将成为事实”,这样就不会再乱说话。这样才可能心方可能正,意诚则心正,人信则无欺。

    3、从修心开始自然就会修身、修行,意诚、心正、修身后第一步齐家开始,从爱自己的家人开始,学习“治国、平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处理不好,怎么可能治得了国家、平得了天下?

    4、家国的开始,也是国的细胞,齐家后再去实现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自然就会止于至善。

    结束语:美好生活、从心开始

    我们的企业家,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往往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陷入了现实功利的“黑洞思维”不能拔,忘记了格物、知至、诚意、正心之本了,在舍本逐末的名利路上,迷途忘返。

    好好爱自己,好好爱自己的家人,这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走向天下之本。美好生命、从心开始。

    邱旭瑜律师

    2009年4月1日于深圳

一、大清皇帝列表简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年号顺治,在位十八年。

  顺治皇帝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顺治皇帝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面对全国出现新的抗清高潮,福临同大臣经过反复筹商,决定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一方面实行“招降弥乱”的怀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畴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使局势逐渐好转,为日后进攻云贵,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顺治十年(1653年)为了恢复战乱破坏的农业经济,顺治帝采纳范文程等人的建议,设立兴屯道厅,推行屯田。十四年,又积极鼓励地主、乡绅招民垦荒。对地方官员制定《垦荒考成则例》,按垦荒实绩,分别予以奖惩。同年,编成《赋役全书》颁布天下。这些措施,使濒于绝境的农业生产,开始有了转机。

  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的作用。 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的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享年二十四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圣祖康熙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雍正在位时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实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去世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丰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称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1] 清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中握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2] 。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的对朝政改革。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先后爆发太平天国宗教运动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奕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上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清定陵。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西、甘肃的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庙号穆宗。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1]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 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7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