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长寿乐园

长寿乐园

浮生之结(23)

erjian2022-06-17 12:36:33长寿乐园156来源:巴马长寿网

  英雄辈出和"心忧天下"

  六十年代初期,由于当时中国政治环境的需要,在我初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阶段,那是一个英雄人物辈出的年代。如雷锋、廖初江、郭兴福、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董加耕、邢燕子、欧阳海、刘英俊、王杰等等,可以立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伴随着这些英雄人物事迹的就是他们的日记和名言,整整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很多英雄人物都有日记,可供大家来学习,这也影响了社会风气,更多的人开始记日记,不然以后万一出了名,人家宣传也好有依据。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有些人被抄家,这些日记又反而变成被整的罪证,吓得有些人又毁日记,不敢再记日记。在那风云激荡的年代,人出名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反而每次运动都处于风口浪尖上,就像廖初江、郭兴福、时传祥及董加耕等后来都受到过不公正的批判冲击,郭兴福甚至还付出了性命!中国人讲究盖棺论定,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对仍然活着的英雄人物,其评价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有人说,鲁迅如果活到解放后,很可能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大讲特讲阶级斗争的年代,甚至有人质疑,雷锋到处做好事,谁知道他帮助的人中有没有地富反坏阶级异己分子呢?那时还有一个泥塑收租院,也影响很大,为大搞阶级斗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一篇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是以英雄人物欧阳海的事迹而写的,郭沫若为书题写了书名,因此社会反响很大,评价很高,其中有欧阳海学习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的情节。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时,刘少奇被打倒了,《论共产党员修养》批臭了,那么书中欧阳海学习《论共产党员修养》的情节怎么办呢?它后来被改成欧阳海看了《论共产党员修养》心中就像吃进了苍蝇屎一样恶心。这种为了迎合政治风向而随意捏造英雄人物形象的做法,不光是使作品变得斧凿痕迹斑斑,更使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人们所熟知的董加耕是一代知识青年的代表,他的一句话为国人所熟知,成了名言,这就是"脚踩污泥,心怀天下"。而据说董的原话是"脚踩污泥,心忧天下",是当时为他整理事迹的编辑将"心忧"改成了"心怀"。当时的人们都觉得还是编辑的水平高,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反映了不同的胸怀。因为董加耕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何来之"忧"呢?这一字改得实在是好,实在是高!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还是"心忧天下"的好。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大治之下也要防患于未然。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个人尚且如此,何况国家天下呢?接踵而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政治上大动乱,国家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心怀天下"与"心忧天下"虽然仅是一字之差,好像意思也相近,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心怀天下"者和"心忧天下"者当政或执行政策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怀天下"者易好大喜功,要的是政绩,易搞政绩工程,眼睛是盯着领导,盯着权力,盯着地盘。而"忧天下"者是悲天悯人,要的是民心,关心的是百姓的喜怒哀乐想的是为百姓排忧解难,眼睛盯着的是群众瘪瘪的肚皮,在当今的社会,那就是日渐恶化的居住环境。因而"心忧天下"者才是真正心系人民,才是老百姓欢迎和国家真正需要的。

  不敢唱"送君"歌

  我们小时候人们的思想都还是比较禁锢的,穿着稍微花俏一点,打扮比较时髦一点,就有可能被人说成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小资产阶级情调。在歌曲方面当然都是一色的革命歌曲,靡靡之音自然无从接触到,就是一般的爱情歌曲很少有人敢唱。我记得一次在球场打篮球的情景,宜兴二中进校门左手边是一片操场,操场上平列排着一溜几个篮球场,篮球场的北面是一栋两层楼的学生宿舍。几个篮球场上有的同学三三两两的投篮,有的还在进行激烈的三对三比赛,这时突然听到女生宿舍楼上传来了歌声,大家不禁同时停下打球转头望去,只见一个高三的女生站在楼上宿舍的窗口,面对操场引吭高唱,她唱的不是革命歌曲,而是爱情歌曲,是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这样的歌曲有人私下里可能会唱,但是如此大胆的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下高唱恋歌却着实出乎意外,也成为了这几天学校里的谈资。

  同样令人惊愕的事情在我们教室也发生过一次,那也是一次教唱革命歌曲,可当时大家以为是爱情歌曲而不敢跟唱。我从小学到高中,教室里一直有学唱革命歌曲的传统,到了初三时也仍然是许敏衣教唱和领唱。有一天,她说今天学唱一首新歌,接着就教唱起来,第一句就是"送君送到……",同学们都愣住了,这不是爱情歌曲吗?我们还是初中学生,唱这种歌曲不难为情吗?所以有的同学就嘴唇动动没有声音,那些跟唱的也是半吞半吐的声音都含在喉咙口,许敏衣多次停下重新唱,跟唱得还是稀稀拉拉声音很小显得很勉强。几天以后,正好是全校师生去电影院看包场电影《怒潮》,大家才知道原来这首歌并不是普通的爱情歌曲,而是表达起义农民对即将离开的共产党人的深深眷念之情的歌曲。《怒潮》的电影插曲都很好听,除了这一首,还有好几首渔鼓老人唱的,同学们都很喜欢。没有多久《怒潮》电影受到了彭德怀问题的牵连而禁止放映,这首歌也不播放了,但是大家心底里还是很喜欢这首当时不敢唱的"爱情歌曲。

  蛇展吓得同学们不敢再钻竹林

  二中的校址原来是省宜农,三年困难时期省宜农停办,二中才搬迁过来的,所以环境特别好,以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串联的大学生到了二中,会惊讶地说:"一所中学环境这么好这么清静,倒像是一所小大学!"是的,二中校园里到处树木葱笼,很多树上还挂有牌子,提醒大家爱护。除了这些树木,还有一片竹林。学校里有一条两头都已淤塞死的小河,蜿蜒曲折地从校园的西南角延伸到东北角,把学校大致分为两半。小河在学校中央区域有一段比较直是南北向的,它把教学大楼与教师办公室分隔在两边。教师办公室是两栋平房,中间是当时很少见的草坪,草坪里种有几棵同样不多见的千瓣桃花树。与办公室隔河相对的是沿河的一狭长的带状的竹林,这种竹林现在公园很常见,那时却不多见。竹林里的这种小竹子,大约手指粗细,长得很是茂密。竹林里杂草不生,地下都是些掉落的枯竹叶,走在上面也不泥泞,所以很多同学都喜欢钻进竹林玩耍或是看书,特别是考试的前几天,竹林里更是钻进了好多看书复习的同学。竹林里由于钻进钻出的人多了,里面形成了一个个又像地道又像迷宫的通道,煞是好玩。

  但是同学们喜欢钻竹林的热情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不记得是初二还是初三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蛇展的活动,地点在文化馆,也就是现在的徐悲鸿纪念馆里。在这次展览上,我见识到了世界十大毒蛇,知道了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等等剧毒蛇,还有本地毒蛇腹蛇,最让同学们震撼的十大毒蛇是竹叶青蛇,通体是青绿色的,爬在竹稍上与竹子的背景色浑然一色,极不易发现。看着玻璃箱里的活蛇和墙上的竹叶青盘踞在竹子上的照片,同学们不禁后颈发凉,头皮发麻,原来竹林里也这么危险!何况我们江浙一带正是竹叶青蛇的分布地,我们在竹林的迷宫里钻来钻去的,万一头上方正好有一条竹叶青呢?后果真不堪设想!看完蛇展回来后,竟然再也没有一个同学有胆量再去钻竹林里的迷宫了!

  初二班主任吴寅芝

  初二时,我所在的(1)班班主任是吴寅芝,同时是我们的物理课老师。他当时还很年轻,大学毕业才几年,成份又好,是教师队伍中少有的贫农成份,这也是文化大革命后他能很快被提拔当教育局长的有利条件之一。对吴寅芝的教书情景已是印象寥寥,只是一次讲到水的物理性质时比较形象生动,使我至今仍记住了水的一个重要特性。这就是水的密度在摄氏4度时最大,而不遵循通常物质热胀冷缩的规律,这对生物的生存实在是太重要了。不然的话水越冷越重,结冰就要从河底湖底开始,水里的鱼类等等的生物就要遭殃了,它们将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他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对同学训话的形象还是深印在我脑海中的。当时有几个同学考试成绩不好,拖了班级的后腿,就被他批评挖苦了一通。他说某个同学五门功课却考了六个不及格,得到了六个红灯笼,因为还有一个平均成绩也不及格,辛辣的挖苦语气使人久久难忘。吴老师年轻,形象又好,当时也不乏绯闻。有一次班里的同学张德昌有事到教师办公室找吴老师,推开办公室门却一下子愣住了,因为他一眼看到吴老师的大腿上坐着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吓得他掉头就跑回了教室,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为新闻一样公开了,这一事情学校并没有认真去追查它的真实性,但它确实使吴老师的威信受到了影响。当时学校里盛传吴老师和高中的女同学潘听兰谈恋爱,不知这种传闻是否对她们的关系有所影响,不过潘听兰高中毕业后还是与吴老师结婚了。

  数学老师孙玉莲

  隔壁(2)班的班主任叫孙玉莲,她教我们的数学课。孙老师矮矮的、胖胖的,戴着一付近视眼镜,头发盘在头上,显得已经不再年轻但又不是老太婆。孙老师的丈夫叫储昌生,是一中的物理老师,是宜兴最有名的老师之一。她的老大在一中念书,老二叫储少岩,就在隔壁(2)班,到高中时成了我的同班同学。孙老师上课的特点是对女同学特别严格,她的理由是,女生在小学阶段普遍比男生好,但是进中学后,容易分心,导致成绩下降,所以对女生更要管得紧一些。我生性腼腆,很少引起老师关注,所以除了考试后会被提及,平时很少会被表扬或批评。可是有一次我被孙老师意外地点名站起来批评了一通,并说我不要因为入学考试考得好而骄傲,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对这一次批评我感到委屈不服,因此对孙老师的课也有一点抵触情绪。

  但是平心而论,孙老师还是值得我们尊重学习的,她热爱生命,乐观向上,战胜疾病而赢得了一个好身体的事迹一直是我心中的榜样。刚考进二中就听人讲过,孙老师年轻时得过肾脏病,为保住性命,需要拿掉一只肾脏。动手术时,医生只保证能存活四年。然而到教我们时就已经早就超过了四年,其中究竟有何秘诀呢?秘诀就是孙老师病后一直坚持打太极拳,是太极拳给了她健康长寿。孙老师不光是当时坚持打,而且后来还打了几十年,年老了跟储少岩到美国生活期间,九十多岁还教美国人学太极拳。从她的身上,我亲眼看到太极拳的健身功效,也很想像孙老师一样坚持不懈练习太极拳,但就是缺乏孙老师这种毅力,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锻炼都做不到。

  说到了孙玉莲和太极拳,就有必要提一下胡耋民老师,他是教我们初三物理的,也是学校里打太极拳健身有名的老师。胡老师是无锡人,年轻时体弱多病,得过肺结核病,后来也是坚持打太极拳练就了一付好身板,连体育老师与他扳手腕都不是他的对手。

一、情绪与寿命 张奇山

  情绪与寿命

  发表于 2017-03-09

  已阅读185次

  科学发现: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不是吃和运动,而是情绪

  导读:这影响长寿因素占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么理解?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黄帝内经》也曾说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乐的“益性激素”,减少“压力激素”呢?

  1、确定一个目标,勤于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处于舒展状态,因此,经常用脑可以促进脑部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中老年朋友退休后可以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跳舞、唱歌、画画等等,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活动的状态。

  2、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3、家庭和睦是长寿的秘密。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和朋友的关系,还包括和家人的关系。因此,家庭和睦、与朋友相处愉快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4、付出友善就会收获友善

  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以微笑相迎。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微信跟老同学聊天,记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这个友善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别人的友善,心情也会更好哦!

  “情绪不爽,会导致肝病。”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把动物的肝脏切除后,将原本应当是进入肝脏的门静脉和腹部大动脉直接相通,心脏就立刻胀大而静脉血淤积,动物很快就死亡了,可见肝对血循环量的调节作用是多么重要。

  情绪不爽、生气郁闷的时候,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而出现肝和肝经气滞血结的情况。

  “不生气,就不生病。”

  情绪是人的本能,但在竞争激烈的生活环境下,人的精神压力自然会增大,于是各种负面情绪会经常影响到人的健康。

  郝万山教授说:“你看好多人,到处都抱怨,看啥都不顺眼。国家怎么这个样子,社会怎么这个样子,单位怎么这个样子。回到家就抱怨,家里人怎么这个样子,抱怨就是一种负向情绪。”

  郝万山教授还说:“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疾病,都和情绪有关。嘿,只要我们把控好情绪这个关,我们就可以不得病,不得大病,少得病,晚得病。”

  “心要静,身要动。”

  养心、静心、修心、调控意识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养生常识,可惜不被大家重视,所以才会出现“治不好的胃病”、“伴随一生的咽炎”。

  心静则身安,身安则体健,心安体健则百病少生。动能生阳,阳气旺盛而通达,则气血流畅,肌肉丰满,筋骨强健。

  心要静,身要动,营养均衡不过剩,这是历代各个门派的养生家提倡的三大法宝。

  其实,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不仅仅是吃和运动,还有愉快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赶紧把这个重大发现告诉朋友们吧,祝大家健康快乐、长命百岁!

二、闹中求静:探视日本真实的文化细节

  当中国以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高调对抗日本当局在钓鱼岛的不义之举时,国人还是要静下来,认真观察和思考日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与特质。不管战争打与不打,决定一个民族是不是能够堂堂正正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要靠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来决定,战争不能解决这样的根本问题。为此,我读了一个留日的医学博士阿溟所著《真实的日本》一书,对于我们认识日本民族,包括它对中国的强势或对美国的奴性,主要是作者以一种亲近的、年轻化的纯朴笔触所描述的我们所不知的日本文化的细节,反观我们自己十分有益。现摘录一些我感兴趣的文字,还有瞬间我自己的联想,与大家同享:

  对于成长于辽阔的中国的人们来说,日本城市的真实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尤其在近年国内高速发展之后,如果以现在的人们对于城市的标准,日本可以称作城市的恐怕只有东京和大阪了。如果你怀着对于日本多年发达国家以及日剧中美轮美奂的印象来到日本,恐怕必然遭遇失望。这里没有那么多的高楼大厦,没有那么多让人惊叹的壮观的城市景色。

  有两个日本小姑娘对话,一个问另一个说,你觉得去哪里看壮观而又美丽的城市比较好?另一个说,去美国吧,然后想想又说,当然,如果你不想坐那么久的飞机,去中国也不错。作者说这绝非杜撰,当然也绝非中国可以骄傲的资本。(建不建大城市,在于日本特有的国情)。

  从大城市孩子表情看城市性格:选择一个从非大城市中来的小孩子,让他随意走到大城市的街头,对同龄的小孩做鬼脸。结果,东京的孩子完全不予理睬,大阪孩子还以鬼脸,京都的孩子笑而不语,名古屋的孩子吓得躲在大人后面。分析结果:东京居高自傲,大阪自我调侃,京都含蕴隐忍,名古屋自卑心理。

  日本高等教育在亚洲绝对首屈一指。国立大学达55所,私立更是多不胜数。对私立大学基本持看不起的观点,但阻挡不了少数私立大学的成功,如早稻田、关西等名校。早稻田大学的成功,在于开设的科目中有很多就干脆是针对进入大型企业是如何工作的内容。仿佛索尼、松下、丰田、三菱的就业培训基地。但基础研究就不是它的强项了。

  日本对大学的简称有着不可篡改的规则。非知名大学绝不可以随意以单字简称自己。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的学生甚至都有自己的特殊简称:东大生、京大生、阪大生。说明大学的实力和校园等级文化。(中国只有领导人才有资格省姓称名。“华师”是称呼哪所学校?华南、华中、华东)

  在日本,从大学开始,家长只提供学费,不再供应生活费用是一般共识,日本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只能依靠自己打工赚得。

  考研对于日本人只是一个兴趣的选择,具有走研究道路的本位作用,而非就业的砝码。研究生的工资水平略高于本科生,等同于本科生工作三年后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说,你在学校呆三年,在企业呆三年都会拿到这个钱。弱化了读研的功利化倾向。

  假货是从商标到样式一律模仿,山寨只是近似,有自己的商标,甚至还有自己的设计,只不过你会误以为某知名品牌某知名商标而已。日本就是走的山寨之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不必以此为耻辱。先山寨,之后开始挑剔正品的毛病,模仿被革新代替。美国人精确到0.1,日本人精确到0.01,山寨走向了国王的位置。

  日本大学但凡涉及到中国的课程,过去多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这两年更多关注中国经济和中国现代社会。而中国大学有多少研究日本现代社会?但绝对没有日本研究中国现代社会来的深刻。甚至有人研究中国近6年央视春晚的收视率,用以分析中国人的娱乐状况后面的经济效益。但是,日本人承认了中国的成长和强大,但人家想得更多的是自身的危机感。你以为他们注意中国动向是为了想看中国如何强大而得到的感动么?(日本的CDP被中国超越,但人家发达国家的椅子坐得稳如泰山,还居安思危)。

  (前段时间写过武汉女研究生当“网管”和“楼管”的评论,不赞成这种就业的媒体认可,该书也说到类似的问题)大学生可以自主创业。清华学子可以去卖猪肉,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做的?是的,挣到DOU里就是钱嘛。那干嘛不早去卖猪肉,却要上学呢?或者怎么不学习卖猪肉的专业呢?更关键的是,这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吗?你在清华所学的就是让你明白世间艰苦,从卖猪肉做起么?尚且有人拍手称赞,就完全不能理解。这不是个人选择问题,更不是学会从小事开始创业的问题,这是基本的理想错位的问题。卖猪肉不该被歧视,但是清华学子卖猪肉就该被歧视。(高端人才不应该定位于做低端工作,也不能为了金钱,)关键是要发掘自身的才能,并成功地转化为财富。(有人低就作权宜之计,但媒体不应放大或者预设一个正面的立场)社会精英们为五斗米折了腰,是一个时代的危机。

  日本官方拒绝对对历史问题道歉,对战争残留问题处理上也没有诚意,而右翼叫嚣他们在建交后一直对中国进行了经济援助(一直到2006年,日本对华援助的第一位才被其它国家超过),凭什么还要赔款。而中国对此报道很少。似乎一个不承认历史,一个不承认援助。其实,日本不是一个喜欢否认过去的民族,不承认历史不符合这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现行做法多半绕缠于政治原因。它早年效仿中国,近代效仿美国,从未否定过。它使用中国的汉字,依照西安建造的京都,明治维新前,也过中国的春节,日本从来没有否定过“出处”,日本极其丑陋的模仿,成为别人的“附庸”,它们没有否定。它没有把别国的名人都拉到自己的名下这样的荒诞。

  日本人勇于面对自己的永远不是自卑的那个。一个一直承认你伟大的民族,却能在你虚弱的时候进攻你,只能说明它是一个务实的民族。承认你伟大,是因为你的确很伟大,也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你;侵略你,是因为你虚弱,我需要扩张,这就是日本人的务实逻辑。这样的国家,你可以恨它、讨厌它,却很难找到看不起它的理由。我们中国只记住被别人打得痛,却忘记了别人的强。情绪化是要不得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超越他们。

  (很想告诉QIN的一段话)企业的研发要时刻关注各个大学、独立研究所的研究进展,阅读最新的科学论文,参加各大学的年度成果报告会。学校的研究没有企业那么样急功近利的压力。企业的研发全靠自己养活自己,而大学的研究,你不给钱它,它也是要研究的。在基础研究方面没有太多的利益目的,他们穷其一生在做的,可能就是证明某个设想的正确性而已。

  不赞成国人将个体特征上升到民族特性。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是堪称民族性的标签,如儒家之如中国一样。西方人眼中看到的是坚毅、忍耐,国人眼中几近军国主义思想,阴险、毒辣、病态。武士道精神的最大特点:对负伤的隐忍,无论肉体或是精神的,要求人做到隐忍。即使是遇到该流泪的场合,要求人微笑着去面对,使人的情感内敛而不见于形色。

  当年日本人的战争残暴性是怎样形成的呢?日本社会有一个无处不存在的规则——上下关系。早一天进入一个学校、公司、集体,你就是学长、上级和前辈,后面来的人惟命是从就是最大的社会规则,上级的命令就是一切,这种等级制的力量,就是战争残暴的文化背景。(相当于中国的孝道),与中国的中央、国家,这样庞大的概念并不清晰,反而是上司、前辈这样的距离自己最近的权力象征更加重要。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与自律性,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战争机器。

  靖国神社的留言簿:最多的是两种留言,中国游客的咒骂和日本人的回应。中国人骂人必揭短,开骂就骂娘,据说大部分还附注英文和日文。而日本人的回复,虽然也是毫不口软,却基本上没有脏话。

  日本小轿车在中国日本两国市场上广告的不同:对日本是以便利性和节省性作为噱头进行宣传,对中国是以奢华和精致为噱头。

  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之一:健康意思近似病态,在医院接受治疗,一半近处享受“5星级”标准。日本几乎所有药物用量均低于正常标准,担心大剂量给人身体带来伤害。他们的药效也很慢。钱的问题不用担心,个人只掏30%.

  日本的牛肉是世界上最好的,神户牛的品质和价格世界闻名,它一出生就华贵异常,五代内血统不能杂交,配种到专门精子库,都有自己的编号,饿了吃药膳,累了做按摩。

  骚扰市民的暴走族、黑社会性质的山口组与警方。警方打击暴走族效果不大,只有一个城市例外,神户,有个叫山口组的组织总部在这,是日本最大的黑社会组织,他们能够震慑住暴走族,让警方颜面全无。(想起中国的“网监”与“纪监”共同治理腐败)

  当年731部队在中国进行令人发指的人体试验,除去军国主义毫无人性的影响外,极其重要的一点是缺乏生命尊严这一思想。但现在的日本,强调生命尊严的制度与规则,做到了极点。当年731部队有多丧心病狂,现在就有多小心翼翼。杀死老鼠的方法都有严格规定,必须使用麻药,搬运老鼠必须用黑色塑料袋,避免老鼠恐惧,每年举行追悼会,而且不走过场,那一天全医学院的从教授到学生都必须参加,天大的试验都得停下来。默哀,上香,祝福,每个人都要做一遍。这样做,强调生命尊严的本身,关系一个国家的医疗态度。对老鼠的恐惧心理都如此在意的人,还会对人随意妄为么?中国医患关系恶化,远不止高收费看病难这些表面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病人对生命的态度问题。

  你知道如何在有着相似面孔的日本人群中寻找出来初来日本的国人么?有一个绝对的窍门,那个紧张着的,始终看紧财物的人就是。那形象的突出,却是他们自己不能感觉到的。因为中国人有防备所有陌生人的第一课,进而有,凡是我的,都应注意。凡是他人的,都不必放在心上。

  日本大学生常常参加一些社会服务活动,他们在就业的时候,这些经历也是企业考察的方面之一。服务他人的活动,能够增加别人认同感。

  在日本,一个社会共识是,那些富有者、中产阶级,通常是最遵守社会规则的人群。这也是符合财富分配的,你拿得多,自然要付出得多。回报社会,仅仅是一个社会常识,而非富人们的慷慨表演秀。捐助不是施舍,不是善心发现的伟大行为,这只是作为一个财富拥有者的义务。不像我们的捐款者,一脸自豪地对着镜头讲述自己捐款的心态如何平静,帮助人的意愿多么强烈,自己拿出了多少钱。

  为什么有些故事总是设定在一些特定人物身上?日本新干线设置的座位可以让乘客两次看到富士山的景色,而这可能是国人的夸张和误解,这种夸张和误解耐人寻味,说明了我们对人家服务精神的认同,为什么这样的故事没有设定在我们身上呢?(品德的故事总是编在周恩来身上,聪明的故事总是发生在诸葛亮身上,强硬的故事总是发生在邓小平身上。“说菲律宾离中国大陆近,就归中国了。”)

  我们总是把服务当作对抗竞争的手段,我并不想服务,无奈而已,而日本人把服务当作商品的一部分。顾客并不适合被奉为上帝,那样意识下的服务都不过是阿谀奉承的虚伪,我们应该把顾客当作自己,当你作为一个消费者,面对一次购买,一次服务时,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

  留学的意义是要获得高于一切知识的力量。先进的知识在国内同样能够获得。而用外语学习,你甚至还不如国内学生学得通透。关键问题在于如果你既没有能够在国外这样一个环境中获取新的价值观、思想模式,却又因在国外缺乏了国内形势的信息交流,这样留学的结果只能够导致你不但成不了才,甚至还错失了一个人思想成熟的黄金时期。(就是在国内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提炼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能力,要思考知识之外的身边事。QIN说过,英语的思维方式与汉语是不一样的)。

  留学日本有特别的意义,在这个文化相似,距离相近的国家,能够更清楚地看清楚我们自己民族的问题,看到每一个人身上的问题,这可能是在其它国家所不能做到的。(留学新加坡这样的华人国家,虽然是小国,却也有特殊的意义吧。朱大可说,新加坡对东西方文化都是半吊子,这是不足。但又能共同相融,把一个新加坡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

  日语里含有过多的敬语、谦语,而这些话在日本人这里基本上是当作废话被忽略的。听的人也不会觉得对方有多谦微,但一旦被翻译成汉语,感觉就大大不同。彬彬有礼、含蓄、自嘲,感觉近乎绝对文明的错觉。

  中国对日本形成两个印象,一个是面目狰狞的战争侵略者,一个是温情可爱的流行文化圣地。文化带有隐晦性和包装性,模糊你对他们的防范意识,接受并效仿他们。日本对中国同样有分裂的两个印象,“汉文化”一直是亚洲最强大的“文化侵略者”。

  愤青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消除,也不可能完全普及的人群,他们激烈行为和观点强硬天真,带有青年人特有的性格特点。愤青的结局通常都随着年龄被现实招安,这个人群有存在的必要性,他们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动向,作为民意舆论的带领者和政治监督者,是一个国家政权重要的民间意向参考值。中国愤青有着根深蒂固地文人形象崇拜和五四运动的图腾式影响,潜意识认为拥有知识意味着负有先天下之忧的政治使命。

  日本人为什么认为名古屋人很吝啬呢?原因十分可笑,因为名古屋人的银行储蓄是日本各地最高的,然后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信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泄露出来,其它地区的人就逐渐解读成了“名古屋人很抠门”。

  汉服热很大程度上来自日本人对于和服态度的刺激。日本称自己大和,韩国称自己大韩,唯独中国汉族人称自己汉族,是我们低调别人猖狂,还是我们太自卑呢?

  最成功的企业都是依靠自己对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合理的计划设置而成功的,听谁的都没用。动用从诸子百家到欧美名著一切可以成为理论源头的经典著作作为噱头也没有用,没有一本书一个学者愿意说:“其实怎么做,你得自己想。”正确的适应自己发展的道路才是王道。

  优衣库(日本知名服装品牌)把广告做成了问卷调查:“优衣库有何不足之处?”而对此问卷的悬赏却是丰厚的,从全国的问卷中选出被采纳的20人,将会获得100万日元的奖励。一张普通的意见调查表换来实实在在的100万钞票,这立刻成为轰动日本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起初以为优衣库不会兑现,结果最后优衣库果真兑现了承诺,亲手把100万日元交到20个普通顾客的手里。这又引起了各大媒体关于商家诚信问题的一阵热烈讨论,直到过了好久,人们才是这件事中反应过来。优衣库无非是花了2000万日元作了一个特别的广告,各种媒体自觉地充当了宣传工具,而实际上如果在日本推出一个如此大规模的广告,这笔钱无论如何是不够的。优衣库没有做什么赔本的买卖。它领悟了广告的真正的目的,也明白了自身需要的东西。

  日本人有排队癖好。一个例子,在机场海关检查的时候,3个海关人员前边排了3列很长的队伍,然后又有一个海关人员打开新的通道,结果是混杂在那3列中的中国人首先冲到新检查通道,形成新的队伍。日本人几乎很少移动。

  关于钓鱼岛,中日认识差异:中国争的主权,日本争的是资源。其实中国也在争资源,唤醒人们对钓鱼岛的重视而已。即使一无所有,中国也一样会争。资源之谈,是日本的目的,更是日本为了丑化中国争夺主权领土的邪恶用心。当主权之争变了利益之争,不仅国际社会很难袒护哪一方,国民也不会过于激烈地在意结果。一旦成了资源之争,就会出现可以谈判、可以退让、可以妥协的可能性。照作者看,共同开发,简直是无稽之谈,如果这是属于我的,为什么我要让你参与发掘?如果这里是属于你日本的,你又怎么会同意我?所以,钓鱼岛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主权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0人评论 , 15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